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蓮花山人工丹霞地貌奇觀



  廣州南部番禺珠江口獅子洋畔,有一座别有特色的蓮花山旅遊區,地處穗港、穗澳航道旁,陸路距市橋18公里,距廣州市中心35公里,水路距廣州10海里,距香港澳門60海里左右,水陸交通方便。她雖不像黄山、泰山、廬山、華山那樣雄偉險峻,山上也没有什麽名寺古刹。然而她却是國家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10年來又在名城廣州先後被評選爲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之一、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和國家4A旅遊區。原來蓮花山是我國罕有的古石礦場遺址,歷代石工們在250公頃的紅岩地層上,釺鑿出幾十處巧奪天工的丹霞地貌奇觀,成爲享譽粤港澳的旅遊熱點。1994—1996年每年平均遊客140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有30萬人次,被海内外遊客頌爲“嶺南一秀”。1997年番禺旅遊發展研討會前,作者應邀前往考察,目睹那雄偉挺拔的懸崖峭壁,栩栩如生的象形石景,千姿百態的奇岩异洞,以及古老的蓮花塔,新建的望海觀音,深感今日“蓮花”更迷人。

  歷史悠久的古采石場遺址

  廣州蓮花山由40多個海拔30至90米的低丘臺地組成,最高的山峰105米。全部由紅色砂礫岩組成,岩層傾角大多在5至10度之間,近乎水平排列,礫石直徑多在5厘米以下,屬地質歷史上的陸相盆地沉積。據地質學家考究,這裏的岩層是距今6500萬至1億年的上白堊紀時形成的,地質年齡和岩相與粤北仁化的丹霞山相似。因爲丹霞山的紅岩地形發育最爲完善,所以國内外將這一地質時期至下第三紀紅色岩係搆成的地貌統稱爲丹霞地貌。

  但是,蓮花山的丹霞地貌與仁化丹霞山却有不同之處。仁化盆地巨厚的紅色岩係總體抬昇後,發育了多組垂直節理(裂縫),在高温多雨的環境中,受流水的侵蝕、垂直崩塌和風化作用,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典型丹霞地貌,有的形成石墻、石柱、石窗、石橋……,以及硬軟岩層不同抗蝕力形成的凸額和岩洞等造型地貌。廣州蓮花山位於獅子洋斷裂帶上,巨厚的紅色岩係處於下降狀態,地質歷史上大多未出露,原生地貌形態和緩起伏,只是歷代人工采石,不斷的改變地表形態遺留下來的古石場遺址,形成了許多比丹霞山還要陡峭的崖壁,比之更加深邃的岩洞,更加形象逼真的石柱、石橋、石門……等人工丹霞奇觀。正是岩層出露的時間殊短,岩石風化淺,質地堅硬,無怪乎歷代大量采石!

  蓮花山古石場的開採深度、規模和所形成的石景奇觀,在全國是罕有的,有它的獨特的風景特色和文化内涵,不但有觀光價值,也有重要的文物考古意義。但對其開採歷史,專家各説不一。作者一到蓮花山,旅遊區領導給了一份《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介紹説:1983年中國科學院夏鼎副院長曾到蓮花山視察,認爲此石場開採不遲於宋初(公元960年);1989年中科院廣州地質新技術研究所的專家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對搆築該墓700多塊石的來源和産地進行了研究,他們在蓮花山、廣州市區、南海西樵山、三水走馬營、黎邊和華涌等地作野外調查,並進行實驗室研究,對比上述各地的岩石結構、岩性組合、礦物成分、形成年代和風化程度等方面,查明蓮花山的岩石特點與古墓用石相同的比例占百分之七十。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昧的陵墓,建於公元前137—122年趙氏在位期間,故古石場的開採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120多年。這個結論與新近在廣州老城區中山四路出土的秦代巨型造船遺址,忠佑大街市長話大樓工地發掘的南越王宫遺址,以及秦漢年間廣州已建城,有發達的造船工業和對外航綫,在海上“絲綢之路”上佔有重要位置等研究成果來看,西漢年間從蓮花山采石,就近水運供應廣州南越王墓的建設是可信的。但是蓮花山古石場的大量開採則是明清以後的事。《廣州大百科全書》載:蓮花山明代起大量開采石材,碎石遍地,故稱“石礪山”,後因山南有采石遺迹“蓮花石”,形似蓮花,才改名蓮花山。

  巧奪天工的人工丹霞奇觀

  作者等在旅遊區人員帶領下,環古石場主要景點作了考察,奇觀勝迹,大飽眼福,主要景點有:

  飛鷹崖

  飛鷹崖位於蓮花山旅遊區東北部,原爲厚層砂礫岩臺地,岩層傾向東,傾角8—10度,經歷代人工鑿石形成寬谷,谷口寬200米,谷地長150米,兩側和谷頂崖壁直立,相對高度約30多米,形成岩壁陡立的人工丹霞奇觀。最高的一塊岩壁上雕刻“飛鷹崖”摩崖石刻,狀若流水沿垂直節理侵蝕溶蝕使方山分割的丹霞峭壁,壁上一條條水平的釺石條痕清晰可見,反映古石場工程之浩大和歷代石工勞作的艱辛!

  獅子石

  獅子石位於飛鷹崖東南方,爲一座采石遺存的厚層丹霞陡崖,岩層傾向西北,傾角有15度,頂部突出的巨厚砂岩狀似雄獅的頭,圓瞪着雙眼,微張開的嘴,似在俯視着東南方的獅子洋,獅子石因而得名。繞過陡崖後端,還可清楚地看到獅屁股和兩條粗壯的後腿,形象十分逼真。也許這是石匠勞作時有意雕琢所致,因爲雄獅自古便是中華民族喜慶的象徵。

  觀音岩

  由獅子石穿過一段岩洞通道便是觀音岩,爲蓮花山著名岩寺,因洞中祀奉觀音菩薩而得名。岩洞寬20米,深14米,是古代石工沿水平厚層砂礫岩釺鑿而成。觀音菩薩置於兩個凹入的神龕。佛教早在西晋便傳入廣州,古代艱辛的石工爲祈求平安,結合采石鑿此岩寺是很自然的事。

  八仙岩

  八仙岩與觀音岩毗鄰,是蓮花山最大的岩洞,但從來未見神仙,可曰名不符實。岩洞最寬處寬23米,最深20米,高25米以上,洞口爲一寬闊的水池,池邊怪石嶙峨,爲古代石工由外及裏釺鑿而成的人間洞天。觀察洞内周邊高大陡立的岩壁,釺石條痕層層叠叠,不知流盡幾代勞苦大衆的汗水!如此巨大的工程,爲何不像飛鷹崖那樣露天開採?作者認爲:蓮花山古石場工地幾十處,開採面積幾百畝,石工們需要栖身之所啊!洞口的水池可能就是昔日的儲水池。八仙岩未見神仙,寬闊的洞天建有現代迴廊,設置音樂茶座。遊人進洞觀賞品茗,倒像是現代“神仙”矣!

  碧蓮池奇趣

  從八仙岩往南百餘米,便是滿地蓮花的碧蓮池,據説也是古石場的蓄水池,今遍種蓮花是爲本旅遊區的名字添彩。碧蓮池崖後有數處古石工的生活遺址,頗有情趣。其一是“仙人床”;是人工岩洞中沿紅色砂岩層面鑿成的梯形平臺,長2米,平均寬1.3米,上邊正中還有個石枕,平臺前緣高出床面6厘米,狀若我國南方農家的木床。傳説仙人曾在此留宿,故名。傳説是贊美之詞,但古代石工鑿個平臺當床用,倒是事實。石工終日勞苦,工餘午後在凉爽的平臺上一躺,可消除疲勞唉!其二是“一綫天”;從仙人床往下走,經過兩堵峭壁間一條狹窄的縫隙,僅能一人側身通過,站在裂縫中抬頭一望,只見一綫天光在頭上閃過,真是名不虚傳!其三是“雲梯”;走出一綫天,沿數十個石級走出岩洞,因洞内水蒸氣彌漫如雲,故稱“雲梯”。

  燕子崖

  位於本旅遊區東南部,是古石場遺址中氣勢軒昂、奇景起伏、最爲雄偉壯觀的岩湖奇觀。因燕子的啼鳴聲不時從石縫發出,故名。燕子崖主景是采石坑谷積水而成的岩湖,湖口向東偏南,寬有150米,湖面深入谷地約100米,水深1.5-2.0米,湖中還有古石場留下的石墻、石柱、石墩。石柱高15米,稱“南天一柱”,是遊人留影的首選地;石墩現爲湖中小嶼,曲橋連接其間,蜿蜒湖上,使水景更加絢麗多彩。湖邊的丹崖峭壁,一般比高25—30米,最高達35米,崖壁成大直角插入湖中,從崖脚湖上抬頭仰望,只見萬仞絶壁直插青天。燕子崖頂部築有觀光樓閣,登閣憑欄四望,岩湖奇觀盡收眼底。

  蓮花石

  位於燕子崖西部,爲古石場留下的狀似蓮花的石柱,周邊采石時鑿出的石坑蓄水成池,石柱活像池中托起的一朵蓮花,故名。蓮花石由紅色砂礫岩搆成,岩層傾角5度,水平的釺石條痕清晰可見,而垂直瀉下的灰白色痕迹,則是流水溶解岩中石灰質的溜痕。蓮花石比高10多米,上部花蕾長8米,寬7米,花蕾含苞待放,形似神似,是否古石匠有意雕塑,只待諸君見仁見智了!

  南天門和神鏡

  位於蓮花石西南方。南天門是厚層砂岩鑿開的城堡式大門,寬10米,浄空高3.5米,門墻厚近10米,上額雕有“南天門”摩崖石刻,是古石場産品運往獅子洋海邊的通道,因地處古石場南部,故名。南天門外奇景“神鏡”,生成於一個長8米寬7米的蓄水池,水池内側岩壁高10餘米,崖上凸額不斷滴水入池,在池中形成同心圓波紋,反射到濕漉漉的崖壁上,呈現一環環光圈,景色神奇,但並非神功也!

  蓮花湖

  位於本旅遊區西南部,是本區最大的湖泊和古石場遺址。湖的周圍是海拔50—70米的崗丘,湖區原生地貌爲寬闊的紅岩谷地。歷代石工們先削平周圍山坡後,便往下採掘,把谷地鑿成深深的盆谷,石場棄廢後集水而成風光旖旎的湖泊。蓮花湖碧波盪漾,清風徐來,清晨與傍晚,千百只灰鶴在湖面上自由翱翔,蔚爲壯觀。

  湖中古石場遺下的石柱,旅遊區建造的湖心亭、九曲橋、荷花池、蓮花仙子等景觀,都是遊客休閒賞景的絶佳去處。

  蓮花聖境

  蓮花山東門第一景,是兩座有内門相通的巨大岩洞。第一洞寬22米,深17米,高7米,洞口向東;第二洞寬19米,深度高度與第一洞相同,洞口向西,一進一出,恰到好處。洞内岩壁水平的岩層鮮明可見。妙的是每隔25厘米有一條釺石條痕與岩層平行排列,説明岩洞爲取規格條塊石所成。岩洞西門口,有一塊6×3米的巨石正對門前,是采石時遺下的石墩。石墩上沿垂直裂縫,長出了比石墩還要高大的雀仔榕(大葉榕),據説是麻雀嘴含榕樹果子時,掉進石縫長出來的,形成了“千秋風雨石上榕”的奇景。

  與人工丹霞奇觀協調的新老景點

  蓮花山旅遊區,除人工丹霞奇觀外,山頂還有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982年重修的八角形九層蓮花塔。塔高50米,巍峨屹立於百米高的蓮花山頂,珠江正干獅子洋在山下流過,進入廣州港的船舶,“望塔而知省城至”,素有“海舶表望”和“省城華表”之美譽,向爲廣州港的航行標誌。登塔四顧,廣州現代化新沙港區的繁忙景象,錦綉珠江三角洲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蓮花塔附近,還有始建於清康熙三年,後爲鴉片戰争第二防綫的蓮花城古城堡和清兵營。城墻高丈餘,周長380米,現已修復,列爲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登上城樓,漫步城墻之上,蓮花山勝景,一覽無遺。

  在旅遊區中部,近年新建有“觀音聖境”景區,入門牌坊對聯:“霞披獅海,光澤南天”,反映了本景區的創意。主景點是沐盛世禎華的“望海觀音”立像。佛像面向獅子洋,高37米,花崗石蓮壇三環高4米,共41米。佛像以青銅120噸鑄造,用純金180兩貼成,薄金銅像之高爲世界之最。佛像右側爲三層的巨座觀音閣,其建築之精美,堪稱後來居上。這個氣勢軒昂的宗教文化景區,與原有的蓮花古塔、古城堡、古石場遺址奇觀和諧協調,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旅遊區的吸引力。

  近幾年,蓮花山旅遊區注重環境建設,交通、緑化、環保,井井有序。今日蓮花山,青山滴翠,緑草如茵。山上建有粤海度假村,酒店、别墅樓宇依山建築,古色古香,别有山莊情趣;客房舒適典雅,穗港澳等地遊客常來度假,節假日時有爆滿之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