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世紀金華旅遊拾萃



  兒時讀小學,社稷盛傳金華火腿之美譽,但直至上世紀80年代,筆者涉足旅遊研究,還不熟諳金華除火腿外還有什麽别的突出亮點。上世紀的最後幾年,隨着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的崛起,金華也成爲新興的旅遊城市,這個原先並不知名的江南小城,漸漸成爲我國旅遊版圖上冉冉昇起的一顆新星。雙龍洞、黄大仙、諸葛八卦村、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東方好萊塢横店影視城、古民居東陽盧宅……等衆多的旅遊品牌,引起了國内外旅遊界和新聞界的關注。2001年11月23~28日,筆者應邀到金華市參加“中國區域旅遊開發暨金華市旅遊發展研討會”,有機會參觀考察了金華勝景,收穫良多,故補筆入編本書。

  金華自秦代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現轄婺城、金東、蘭豀、浦江、義烏、東陽、磐安、永康、武義9個縣(市、區)。這裏山川秀麗,勝迹林立,是浙中山青水秀之邦,美麗古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市域擁有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國家重點和省文物保護單位30多處,還有火腿之鄉、佛手之鄉、葡萄之鄉、木雕之鄉、五金工藝之鄉、藥材香菇之鄉、書畫之鄉和温泉之鄉等稱號。改革開放後,又涌現一批大型專業購物商場,贏得了購物天堂的美譽。在這些林林總總、美不勝收的景區之中,筆者憑“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迹是永恒的”經驗,依據“規模大、富景觀、高品位、高效益、多功能”的標準綜合考慮,首推岩溶奇觀、仙遊勝地——雙龍洞、諸葛八封村、横店影視城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爲該市四大旅遊品牌並記述如下。

  岩溶奇觀、仙遊勝地——雙龍洞

  雙龍洞坐落在金華市區以北8公里的金華山,以地下懸河、岩溶奇觀和赤松子黄大仙的祖庭爲特點,是國家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旅遊區、浙江七佳美景樂園。

  五洞奇葩

  從市區乘車不到20分鐘便到達金華山,進入景區四眺,滿目皆是層巒叠嶂的流紋岩山丘,溪澗長流不息,環境清幽。到了500米以上的山體中部才有石灰岩層出現,就是這片石灰岩層經過溪流泉水千萬年的冲刷、溶蝕,鬼斧神工地造就了千奇百怪的50多個溶洞,溪泉通過溶洞形成飛瀑和地下河,組成一幅幅奇特的岩溶奇觀。其中以“小舟穿岩洞,琳琅景物多”的雙龍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飛”的冰壺洞、“千尋通地脈,一綫透天門”的朝真洞、“眼前逢壁疑無路,跌宕前登别有天”的桃源洞和“洞中有洞,洞中有瀑,瀑下有潭,天然巨製”的仙瀑洞等五洞最負盛名。筆者遊覽瞭風景區的核心雙龍洞,觀賞了洞壁上的鐘乳石、石幔,地面上的石笋、石柱,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洞主人設計的許多妙趣横生的像形景物,在燈光襯映下更加真實感人,宛如置身水晶龍宫之中。尤其是在内洞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鐘乳石自東北蜿蜒而來,另一條黄色鐘乳石自西北俯衝下去,人們稱爲“雙龍”;龍頭、龍須、龍身、龍鱗、龍尾,清晰可辨,形像逼真,故名雙龍洞。

  令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内外洞之間的水石奇觀,一條流動的地下河從内洞流向外洞,一塊巨石覆蓋在水道之上,水道寬3~4米,長12米,岩底離水面僅有20-30公分,進出内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上,小船從水面的岩底穿引而過,當穿過岩底中間,眼前一片漆黑,仿若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似乎是岩底要擦着鼻子。有驚無險,樂在其後,有如前人詩雲:“千尺横樑壓水面,輕舟仰卧入回溪”。過了這塊界石,豁然開朗,正有“一水穿開岩底石,片槎引入洞天中”之嘆!

  黄大仙祖宫

  民諺有“山有仙則靈”之説,雙龍洞之所以聞名天下,還是托黄大仙之福也。金華山爲我國道教第36洞天,是赤松子黄大仙修煉、得道昇天之地。相傳東晋年間,浙江婺州北山南側赤鬆林内,一位聰穎的牧羊少年黄初平,被仙翁引入洞天石室修煉40年,終於得道成仙。他雲遊四方,濟世救民,有求必應,福庇人間,獲得黄大仙之美譽,在金華留下許多美麗動人仙迹。上世紀末在他的修煉地雙龍洞,依照原黄大仙宫的基本格式興建了黄大仙祖宫。全宫坐北向南,取七進階式從南到北爲石照壁、石牌樓及兩側二重檐牌樓、靈宫殿、鐘鼓樓——東西厢房、祭臺、大殿、三清宫、藏經閣、朝天閣,占地6.8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重現了黄大仙宫“江南道觀之冠”的雄姿。今黄大仙香火延及穗港澳、東南亞、北美,信徒遍天下,筆者觀光時,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絶。

  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後裔聚居地——諸葛八卦村

  位於金華郊市蘭豀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因其村落建築依諸葛亮九宫八卦陣圖式布局營造而改現名。有330國道通過,會議期間,代表專車前往參觀。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字孔明,受劉備“三顧”之恩,助劉治蜀復漢室,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其“忠君”、“智慧”的形象,在後世華人心目中,近乎完美。諸葛亮是今山東沂南縣人,他的後裔遍佈華北、華中、東南沿海各省,金華蘭豀諸葛八卦村,現有5000左右人口,其中80%姓諸葛,是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後裔的聚居地。它究竟繼承了哪些孔明文化?有哪些旅遊開發價值?是我們參觀考察的焦點。

  甫扺落座,村主人便端出族譜來,説諸葛亮27世孫諸葛大師,生平好陰陽堪輿之學,深明建築布局原理,於1340年前後,覓得地形獨特的高隆崗現址,不惜以重金購得土地,親自規劃建設。他利用水塘、山勢的地利,以八座小山環繞於外,形成外八卦;村内又以鐘池爲中心,從八個方向向外輻射延伸,是爲内北卦。從而一開始就使村落布局符合九宫八卦圖意。明清兩代諸葛子孫善於經營中藥業,經濟日益富裕,建房愈來愈多,村落愈來愈大。幾百年間華堂大宅200多座、兩進、三進、五進廳堂18處,廟宇4座、石牌坊3座,塑像一座,精緻的建築圍遶十八廳堂鱗次櫛比,但八卦村的格局未有大變,堪稱是我國古建築史上一大奇迹。如今諸葛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200多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諸葛村,我們參觀了兩座紀念孔明的建築。一是丞相祠堂,是全村諸葛氏的總祠,占地1400平方米,它的門庭、廊廡和供奉諸葛亮神像的享堂,組成一個“口”字形,正中建了一座正方形“中庭”搆成“回”字形,規格高且型制獨特,用於舉行祭祀儀式。據説每年諸葛的生辰和忌辰,皆舉辦廟會,延班演戲,熱鬧非常。這種對祖先隆重的祭祀活動,大大加强了家族凝聚力,從而産生諸葛家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另一座是紀念諸葛武侯而建的大公堂,它坐北朝南,三進兩明堂,正門當中横額爲白底黑字“勅旌尚義之門”,以示其是朝廷詔書的忠義之門,大門兩側粉墻上楷書“忠”“武”兩個大字,則顯示孔明死後,後主曾謚諸葛亮爲忠武侯。二進大廳兩旁掛着“三顧草蘆”、“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巧布八卦陣”、“白帝城托孤”八幅油畫,彰顯諸葛亮一生的智慧和軍事才能。三進大廳正面壁上寫着武侯《誡子書》,其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静無以致遠”的名句流芳千古,成爲中華名人志士的座右銘。我取其“淡泊明志,寧静致遠”八字,做成金字竹雕,贈送泰國宗親,深受歡迎。

  東方好萊塢——横店影視城

  坐落在金華市域東部東陽市横店鎮的影視城,是浙江横店集團和國内有關影視公司、制片廠合作興建的影視拍攝基地,占地3000多畝,是當前亞洲最大影視拍攝基地,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國家4A旅遊區。筆者前往參觀時,已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圖、明清宫苑三大景區,其建築之恢宏,歷史之深遠均出乎始料。在這裏你不但可以領略中國歷代古城、宫殿、街衢、市井的歲月風貌,還可目睹中外巨星們的風采,是影視旅遊勝地。

  秦王宫景區

  包括秦皇宫、明清街(文化村)、横店老街和江南水鄉四個拍攝基地。總占地面積1400餘畝。我們首先參觀了秦王宫拍攝基地,它是配合歷史巨片《荆軻刺秦王》的拍攝,由北京電影制片廠長達4年的考證設計,横店集團出巨資興建的一處永久性外景拍攝基地。有象徵秦皇城的城門中宫門及兩側城墻和角樓,有象徵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四海歸一”殿。宫殿都是三重檐黄色琉璃瓦屋頂,城門與角樓之間有寬闊的廊道相通,城樓上有天池,殿内陳列着兵馬俑。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場面壯觀,突顯秦始皇軍事威權的特色。近年有多個電影電視劇組在這裏取景拍攝,鞏俐、趙薇、周迅、郭富城、古天樂、趙文暄和藤原紀香等中外影星相繼在這裏留下精美的鏡頭。我們到達時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視劇《英雄》正在開鏡,武打場面精彩紛呈,可惜劇組不許拍照啊!

  清明上河圖景區

  看完秦王宫後,徒步到另一拍攝基地——清明上河圖景區。景區主人介紹説,該景區是根據北京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佳作,按1∶1比例建造的,由清明上河圖拍攝基地、大智禪寺和水滸精英雕塑園三部分組成,總占地800多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筆者同幾位好友結伴沿汴河畔漫步,舉目遠眺、蜿蜒的汴河兩岸古典的樓宇、樹木花園和商業店鋪鱗次櫛比,上可走馬、下可行舟的虹橋横跨汴河兩岸;翠木、古屋、虹橋倒映河中,使宋京汴樑更加清秀,使人有身臨其境、走近千年古都的感受。而沿街的醬肉店、烙餅店、餛飩小食館、中草藥店……以及着素色長衫、布衩上衣、留長辮子的男女店員,更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北宋京都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據説,該景區建成以來已接待過《陳真》、《霍元甲》、《小李飛刀》、《絶代雙嬌》、《濟公傳奇》……等影視劇組60多個,留下衆多的港臺明星足迹。

  明清宫苑景區

  明清宫苑是在1996年配合謝晋導演拍攝《鴉片戰争》的廣州街基礎上陸續興建的,是横店集團與藝術家共創的佳作,包括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槍戰片4個拍攝基地和1座高科技攝影棚,總面積1000畝左右。我們參觀了反映明清時期封建王朝顯赫權勢的宫苑,它那天安門城樓和金水橋,皇帝朝政的天鸞殿都是按1∶1的比例仿造紫禁城的,宫殿周圍的皇家園林、王公宅地、宫市店鋪、老北京四合院、會館民宅,老天橋等在北京也可找到。筆者感到似乎作爲永久拍攝基地意義不大,作爲旅遊景觀又難與原汁原味的明清故都北京競争。倒是廣州街和香港街頗具特色。在廣州街,你可看到天下第一茶樓“天瀾閣”(廣州百年老字號的化身)、十三夷館(13行外貿中心)、古塔、牌坊、宅院和珠江碼頭,重現清朝末年羊城風貌。在香港街,那反映彈丸之地的狹窄街景,那象徵英國殖民統治的皇後像廣場、總督府、聖約翰教堂、維多利亞兵營、顛地洋行、匯豐銀行等歐式建築,以及那燈火萬盞,五彩繽紛的不夜城,使人回到了20世紀初的舊香港城。

  中國最大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

  到訪之前知道義烏人善於經商,小商品貿易發達,金華的民航機場建在義烏,建制上也已撤縣設市。到訪之後,筆者和許多代表都大跌眼鏡:想不到該商城並不停留在經營義烏“三大寶”——火腿、紅糖和南棗,以及金華地區衆多的名優土特産,而是主要經銷全國各地名優百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新興輕工産品更是其主營目標;想不到小商品城的經營範圍並不固守義烏、金華,而是不斷擴大輻射面,先後在蘭州、西安、太原、徐州及泰國等地創辦了30多個國内外分市場和配送中心,小商品城的商品出口美國、日本、德國等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企業在義烏設立采購點,年出口交貨值超過50億元;想不到小商品城已采用現代化經營設施,配置網絡電視監控、電腦信息網絡、電子廣告屏幕、電子觸摸屏,創辦《小商品世界報》和信息網絡公司,爲經營者和顧客提供住宿、飲食、醫療、保險、交通、運輸、存貸、匯兑、網絡信息,報刊等服務。

  商城的一位主管介紹,義烏小商品城自1982年創建以來,四易其址,八次擴建,現有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擁有2.7萬個攤位和專業街店面,匯集了28大類8萬多種小商品,從業人員7萬多人,日均客流量20萬餘人次,貨物日吞吐量3000多噸,市場成交額2000年達到192.99億元,預計2001年超230億元,年成交額連續10年位居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首(時隔6年,這組數字又會大變樣甚至翻番了)。一個縣辦的小商品城,辦成如此之規模,取得如此輝煌之業績,令人嘆爲觀止!它是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市實施“興商建市”戰略結出的碩果,無愧於“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之稱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