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游走新疆(上)



  上文記述了2001年赴疆與會和會議期間在烏魯木齊考察的觀感。會後東道主新疆地理研究所的同仁們,以他們熟諳新疆的門道,爲代表們設計了僅用6天就涵蓋南北疆及天山腹地的旅遊考察路綫,即自烏魯木齊向西北沿天山北麓考察北疆的戈壁、緑洲龢民族風情;過博樂市鬆樹頭後穿越北天山隘口進入伊犁河谷地,考察“塞外江南”的風光;然後在伊犁河源頭那拉提登中天山,考察高山草原;再越南列天山南下到庫車,考察南疆絲路古迹和沙漠改造;再由輪臺經庫爾勒市到博湖,遊覽“高原明珠”博斯騰湖;最後由博湖到吐魯番市,考察“火爐”奇觀後返回烏魯木齊。考察行程近3000公里,除旅行業務由旅行社承擔外,新疆地理所派出兩名專業人員隨團講解,使大家滿載而歸,現將游走見聞擇要述後。

  北疆的戈壁、緑洲和邊境口岸

  9月1日晨,我們一行20多人由烏魯木齊出發,沿天山北麓經昌吉、吁圖壁、瑪納斯、石河子、沙灣、奎屯、烏蘇、精河等縣市,繞過波光瀲灧的塞裏木湖,由鬆樹頭穿越北天山進入伊犁河谷地區,在天黑之前到達中哈邊境的霍爾果斯口岸參觀,然後經霍城到伊寧市宿營,行程800多公里,入住酒店時已是午夜時分。

  戈壁明珠——緑洲

  在天山北麓沿途緑洲與戈壁荒漠相間,大致自烏魯木齊至奎屯市,一片片的緑洲幾乎連接起來。緑洲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瓜果飄香。從車上放眼望去,羊群點點,城鎮分佈密集,是新疆經濟最爲發達的地段。打開地圖一看,這一帶河川密度大,一條條河流自天山向北流經緑洲最後消失在準噶爾盆地的沙漠之中,可曰“得天獨厚”;再者從上世紀50年代起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這裏屯墾建設,大量吸收内地支邊青年及當地各族人民,發展農牧工諸業,使原來緑洲之間和外緣的戈壁荒漠變成農場毗連、田連阡陌的新緑洲。新疆所的助理研究員小葉説:新疆絶大數的農村、城市建設在盆地邊緣的緑洲上,全疆有1000多個緑洲,大的緑洲,市縣相連,居民達數十萬人,而最小的緑洲只是戈壁中間的小村落。這一帶的緑洲面積較大、土地肥沃,多爲半農半牧區,風物景致别具一格。

  戈壁荒漠

  過了奎屯市,緑洲較少,聚落也小,戈壁一望無際。此時汽車已行駛在一般公路上,我們下車看看,原來戈壁的組成物質中礫石多於沙子,像是礫石灘,沿天山北麓廣泛分佈,因多荒蕪,又稱爲荒漠,以區别於盆地中央的沙漠。但戈壁並非不毛之地,這一帶的年降水量還有150~250毫米,許多耐旱植物還能生長,尤其是早春時節,各種植物都趕在盛夏到來之前扎根、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它們珍惜光陰,争生存,追逐戈壁的春天。衆多植物的生長爲牧民提供了放牧飼草和柴薪。戈壁地下還藴藏着豐富的石油、煤炭等礦産,保留着大量的古代文明遺址,爲發展工農業和旅遊業提供了重要資源。

  戈壁灘除了缺水之外,另一特點是風沙彌漫。一起風,塵土就飛揚。我們從奎屯到鬆樹頭,路上時而看到前方左側的山坡上,堆滿一層厚厚的沙子,就是大風從戈壁卷上去的。由於戈壁風沙彌漫,這一帶的牛羊喜歡在有防護林的公路上行走,成隊的羊群與汽車同路並行,一路上屢見不鮮。對此,導遊張小姐打趣地説:“新疆的羊肉最好吃,牠們走得是黄金道,吃得是中草藥,喝得是礦泉水;新疆的羊肉女人吃了美麗,男人吃了生力”。聽她這麽一説,雖然天天吃羊肉,不但不覺得膩,反而越吃越香了。

  戈壁之中除水源較好的緑洲有固定城鎮和村落外,戈壁上還散佈象徵遊牧的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氈房。筆者在賽裏木湖附近的鬆樹頭,參觀了蒙古族氈房,這裏有氈房百座,不但氈房外表裝飾華麗,房内正廳鋪着紅色地毯,周邊放着軟席椅子、茶櫃,内室陳設也甚雅致。因要趕路,匆匆告别主人,甚感遺憾。

  霍爾果斯口岸

  爲了在天黑之前趕到口岸參觀,我們穿過天山隘口後徑直前往位於伊寧市西96公里的霍爾果斯。感謝司機精於操盤,就在太陽剛下山,西邊哈薩克斯坦上空霞光萬丈之時,到達中哈邊關霍爾果斯口岸,時間是下午9時02分。因是關閘時間,又出於對來自全國各地代表們的照顧,海關當局允許我們進入關閘内廣場參觀拍照。霍爾果斯,向來是中國與中亞各國的通商口岸,清代設“卡倫”(邊境檢查站)建國後設辦事處管理對前蘇聯進出口貿易業務。1983年正式建立對外開放口岸,1993年出入境人員達55.8萬人次,進出口貨物達67萬噸,分别占全疆口岸的52%和27%。近幾年來由於我國與中亞各國貿易貨物大增,中哈兩國公民旅行、探親絡繹不絶,口岸新建海關大樓、賓館、商店、銀行、旅行社等服務機構,現已是一座整潔、美麗的邊境小鎮。

  在邊關坐下來吃晚飯時,已近晚上10時,我趁空閒給廣州家中掛個電話,告知已結束今天的行程,正在祖國西域邊城吃晚飯。我讀小學的孫女主動接話並關切地問道:“您這麽晚才喫飯,不餓嗎?”我這邊天剛黑,10點鐘吃晚飯不算很晚。孫女不解地問:“怎麽10點鐘天剛黑?我們快要睡覺了!”我反問她今天幾點鐘吃晚飯?”“大概是七點來鐘。”喫飯時天黑了没有?“好像是天黑了”。我告訴她:我和你一樣都是天黑時吃晚飯,但廣州天黑是下午7時10多分,我剛才看表,霍爾果斯天黑是晚上9時半,這兩個多小時的差别叫做“時差”;廣州位於東經度113度多點,霍爾果斯是東經80度多點,兩地經度相差約33度,按天文時間從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零度經綫起,自西向東每15個經度相差1小時,廣州在霍爾果斯東面,所以天黑和天亮都要早兩個多小時了,你將來上初中讀地理時就會弄明白的。孫女聽後似懂非懂地説聲“再見”收綫。時差的换算,向來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難題,要結合實際講解才易見效。

  伊犁地區——“塞外的江南”

  擁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寧市

  伊寧市位於伊犁河谷地中部,北倚巍峨的北天山雪峰,南臨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歷史上伊寧是我國古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商埠,清光緒(1884)在新疆設置行省前,曾是清廷統治新疆的中心。如今伊寧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伊犁地區物資集散地,我國西部沿邊最大的開放城市,人口43萬人。

  8月2日一早,陽光明媚,我們乘車在市區内外兜了一圈,飽覽市區寬敞的大道和現代建築群。導遊張小姐邊走邊介紹説,這是民貿商場,這是老城商場、這是工貿中心、友誼商場、百貨大樓……還有民族特色濃厚的塔西來普開市場,深受遊客青睞的地下街市場,以及新建的開放式休閒廣場等。下車走進小巷深處緑蔭流水的少數民族民居,更有江南水鄉的氣息。導遊説伊寧市聚居着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錫伯、烏兹别克、俄羅斯……等35個民族,約占中華民族大家庭的2/3。走到伊犁河河畔,只見江水滔滔的河面寬有300多米,兩岸緑樹成蔭,儼若一江春水的長江,“塞外江南”名不虚傳。

  乾旱地區的“濕島”——伊犁河谷平原

  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由三列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長1700公里,寬250~35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3500—4500米,最高托木爾峰7443米。發育於天山西段的伊犁河,就是沿北天山和中天山之間的斷裂帶,自源頭鞏乃斯溝向西經新源、尼勒克、鞏留、伊寧、霍城等縣市,最後注入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

  2日上午10時,我們在伊寧市參觀後,乘車沿伊犁河谷地公路東行,停停走走,邊走邊看,足足花了八個小時於下午6時到達那拉提國家森林公園。一路上沿河一片片平川,田連阡陌;遠處綿延不斷的中天山山麓,延伸着一處處波狀起伏的緑色地毯,如鞏留縣伊犁河南岸所見。在尼勒克縣的唐布拉克草原,山峰南北聳峙,伊犁河支流喀什河,東西流貫,盛夏之際,森林盈谷,山花遍野,原上點點氈房,裊裊炊烟,聲聲馬嘶,無不引人入勝,爲一草原風景區。在伊犁河上游鞏乃斯河畔的新源縣那拉提草原,原上溪流交錯,雲杉茂密,碧草如茵,自古以來是哈薩克族人聚居的好牧場。

  伊犁河沿岸各縣市,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加上兩側天山冰川融水,從雪山上流經起伏的丘陵崗地再匯集到平原河谷,使伊犁河谷地及兩側山地成爲新疆的“濕島”。據統計,伊犁河水量居新疆各河之首,其逕流量約占全疆的1/5,水文及土壤條件都優於新疆其他地區,是新疆重要糧食和經濟作物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大麥、甜菜、油菜、胡蔴、棉花、熏衣草、啤酒花、烤煙等。草原廣闊,水草豐美,畜牧業十分發達。特産哈薩克馬、伊犁馬、伊犁騾、褐牛、細毛羊、伊犁山羊等享譽全國,伊犁馬場還是我國四大軍馬場之一。伊犁河地區擁有“塞外江南”之美譽,實至名歸。

  高山草原和自然保護區

  巴音布魯克大草原

  8月3日晨,我們從那拉提東行約30公里,便走上217國道天山路段(獨山子至庫車),開始了攀登中天山的行程。幸好這段天山不算太陡,汽車沿山谷和山隘盤遶爬坡。沿途有兩處人文“奇觀”:一是公路通過岩層鬆軟鬆散的山坡,不是通常所見的擋土墻,而是築巨厚的鋼筋混凝土頂栅,汽車像過隧道般從中穿過,可見山地築路之艱巨;二是靠近中天山頂部的的觀景臺附近,有幾間氈房,並在公路邊竪起“那拉提旅店”的招牌,經探訪方知是那拉提居民上山經營的旅店,專門接待上山旅行的中外散客(背包旅行者)。我問店家生意好嗎?“還可以,新疆太大,天山南北縣城之間相距幾百公里,故沿途氈房旅店應運而生”。未到巴普布魯克大草原,便有二點前所未有的收穫。

  過了觀景臺不久,便進入目的地所在的天山中段尤爾都斯山間盆地,隨着汽車的前行,盆地内的草原越來越寬闊。新疆地理所的小葉説,“這就是我國第二大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第一是内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海拔2400多米,面積22000多平方公里。這裏群山環抱,泉流密佈,水草豐美,是天山最豐腴的夏季牧場。牧民多爲蒙族,巴音布魯克蒙語意爲‘富饒之泉’”。到達巴音布魯克鎮後,我們下車察看,時逢盛夏,草原緑野茫茫,野花争艷,群鳥飛翔,牧群如雲。巴音布魯克鎮有一千多人口,距縣城和静340公里,每天有班車對開,鎮上有招待所、旅店和度假村,是大草原的旅遊接待中心。我們在招待所貴賓廳吃了一頓豐盛的羊肉餐,爲還很遥遠的旅程“生力”。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保護區

  位於巴音布魯克鎮西南60公里處,爲一處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草甸沼澤,由數百個互相連通的大小湖沼組成,總面積1000餘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天鵝保護區,以天鵝等珍稀水禽及其生態環境爲主要保護對象。午飯後我們驅車前往,甫扺臨湖土坎,一群蒙族小騎士即追上來,争邀我們騎馬,説是到大草原旅客没有不跨鞍馳騁的,保证安全。説實話我是有點心動的,可下午行程還有近300公里,只好割愛。湖區長滿野草山花,極富野趣,湖沼被草甸分隔成彎彎水道,詩情畫意,但沼澤地易陷人馬,不能隨便進入。據統計,這裏有120多種飛禽,而且珍禽很多,全國4種天鵝中有大天鵝、小天鵝、痝鼻天鵝3種在此栖息,其他飛禽有灰鶴、白鶴、白鷺、金雕、海雕;雁鴨類總數約占全國1/3。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天鵝等候鳥從南方飛來雲集湖中栖息,繁殖幼鳥,10月中旬開始南飛。小葉還告知一個趣事:成年天鵝絶不輕易丢下幼雛的,他們離開前會找個避寒地備足糧草,或乾脆留下來陪“子”越冬。看來天鵝也很有人性,值得研究。保護區主人告訴我們,湖東有個觀鳥臺,除觀鳥外,在那裏可飽覽天山第三大河開都河源頭衆流交織、水光接天的奇景。新疆呀!看不完的美景,拍不盡的鏡頭,司機師傅嚷着要趕路了。

  下午8時,太陽還未下山,汽車終於越過南天山,開始走下坡路,心想快到埠了。可這段南天山,處處是懸崖峭壁,不少地方公路的剖面呈側置的“凹”字形,是從直立的峭壁硬鑿出來的,公路沿着陡壁“之”形盤落。好險!司機師傅停播音樂,要求大家不要大聲説話,更不許與他談話,讓他集中精神開車。到了午夜12時半,終於平安到達宿營地南疆庫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