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參威觀光探奇



  海參威是俄國遠東沿海最大的城市,面積560多平方公里,人口70多萬,是俄羅斯聯邦遠東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俄國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和世界名城。她原屬中國,名叫海參威,1860年清廷與沙俄簽訂《北京條約》,被割與俄國。改爲現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爲“統治東方”。不過這個俄名,至今絶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熟悉,大家怎麽也記不起那個什麽“斯托克”,而是世代相傳,一直稱她爲海參威。

  海參威作爲前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駐地,一直閉關自守的。1992年蘇聯解體後才成爲開放城市。現在的海參威不僅是俄羅斯遠東的門户,而且是俄羅斯國内外旅遊的觀光度假勝地。我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綏芬河市、吉林省的長春、延吉市都有旅行社組團到海參威觀光,時間4~6天不等。作者2002年8月在黑龍江參加中國區域旅遊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會,順道到海參威考察這個城市的邊貿和旅遊,收穫良多。這裏,首先將海參威絢麗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人文勝迹,簡要介紹給廣大讀者。

  絢麗旖旎的山海風光

  海參威位於中俄邊境興凱湖南面150公里的一個丘陵岬角灣上。東臨烏蘇裏灣、西臨河穆爾灣、半島南岸海灣與岬角犬牙交錯,自東而西有巴特龍克灣、烏裏斯灣、季阿米德灣和金角灣;灣外巴斯夫拉海峽還有俄羅斯島、波波夫島、列依涅克島等20個島嶼。從天空中鳥瞰,整座城市仿佛座落在碧波萬頃的彼得大帝灣上,凌波而歌。海參威城市緑化頗好,五六層的歐陸式建築掩映緑樹花叢之中,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景色旖旎多姿。

  海參威以不淤不凍的深水良港馳名於世。何故?一是海岸地貌上屬岬角溺谷港灣,水深岸陡。打開海參威市地形圖,海參威半島及其岸外島嶼,與兩側的烏蘇裏灣和阿穆爾灣,皆呈北東——南西走向,顯示其地貌爲燕山期以來搆造昇降運動所致,半島隆起成陸,兩側下降爲海灣。半島南端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帶交錯,地質搆造破碎。東西向斷裂下陷形成巴斯夫拉海峽,使俄羅斯島等離島與半島分離;北東向斷裂形成上述一系列深水溺谷灣,是建港良址,海參威港口碼頭建於市内,就是這種山地溺谷灣海岸地貌奠定的基礎。金角灣就是深嵌於市中心區陸地之中的形似牛角狀的溺谷海灣、水深岸陡,幾萬噸船隻可直接靠岸。二是氣候上屬温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冬季氣温比同緯度的四平、長春較高,加以各岬角海灣北、東、西三面都有丘陵擋風,僅向東南或南向開口,灣外有群島阻浪,像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那樣水深和隱蔽條件極好,是世界著名的不淤不凍港口。

  岬角溺谷港口佳,合理利用巧安排

  聰明的俄羅斯人根據“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原則,把水深和隱蔽條件最好的金角灣用作海軍碼頭和潜艇基地;把水深和隱蔽條件稍次的烏裏斯灣、季阿米德灣用於建設運輸港口;水深較淺,又有發源於我國的綏芬河注入的阿穆爾灣,則用於建設客運碼頭。而海面寬闊的烏蘇裏灣沿岸,則建有許多天然浴場和海洋游樂項目。

  海參威市區最高點是雲頂山,遠東理工大學建在這裏,山頂上的幸運門,是海參威市區最佳的觀海景點,也是旅行團必到的觀光點。我們在參觀海軍要塞、火車站、潜水艇博物館後便驅車到達雲頂山脚下,惜因天氣陰沉、能見度差,没有上山;第二天天公更不作美,陰雨連續不斷,但因旅程所限,不得已下午冒雨登山。當我們到達山頂幸運門時,大風驟雨迎面襲來,山下四處蒙矇一片,連最近的金角灣,也見不到其真面目,觀賞海港美景未能圓夢。惟一的收穫是在雨中把近景幸運門拍下。幸運門是由兩只手上握搆成的拱門,象徵在這裏求學的學子幸運和友誼。但願後來的觀光者到此幸運!

  登高遠眺不成來個近景探奇,頭一天,登山受阻後,作者和八位團友,每人花200盧布(約8美元),乘坐一艘摩托艇跨過巴斯夫拉海峽,邀游半島南端彼得大帝灣的群島去。雖是陰天的能見度稍差,但海上風浪平静,小艇在群島間穿梭,各島的秀麗景觀還是依稀可見。杭州西湖有“睛湖不如雨湖”之説,在蒙矇的群島中,觀賞“猶抱琵琶半遮面”形態各异的島丘,另有一番情趣。臨近傍晚,天色乍晴,我們登上了俄羅斯島,島上保留了很多碉堡遺址,晚霞的金光灑在微波起伏的海面上,更現風光絢麗旖旎!

  海參威,開發多功能港口城市,開發山海風光游,很有潜力,很有潜質。

  風韵獨特的人文勝迹

  海參威城市的開發是從港口開始的。1860年歸屬俄國後,根據東西伯亞總督的指令,便開始在海參威南岸和離島建設軍事堡壘;1889年建成海軍要塞,大振軍港雄風。19世紀90年代末西伯利亞大鐵路延伸到海參威,使海參威與俄國歐亞各中心城市加强了聯繫,成爲俄國遠東水陸交通樞紐。自此移民迅速增加,開發速度加快,至20世紀中葉,海參威已成爲前蘇聯遠東地區工商業發達的國際性港口城市。

  俄羅斯民族尊重歷史,崇尚英雄。這座新興城市的區、街、海灣和山丘的名稱藴含着許多歷史事件,許多地名都是以他們的英雄人物命名的。據統計,全市有紀念碑、歷史勝迹龢民族風情景點250多個,這在世界同等級規模城市是罕有的。其中,供國際遊客觀光者主要有:

  海參威要塞

  海參威要塞1889年建於阿穆爾灣和金角灣之間的岬角山丘上,扼海軍基地金角灣的進港咽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要塞擊潰了敵人的多次進攻。今要塞槍砲挺立,砲彈放置砲位之下,當年大批威力强大的武器被一一陳列,供遊人觀光。碉堡内有軍史和戰績展覽,有興趣者可仔細觀賞。要塞設“報時砲”,每天中午12時鳴砲一次,這砲聲代表着一種“提高警戒”保衛祖國的傳統,代表着這座城市的歷史。

  紅旗艦隊紀念廣場

  紅旗艦隊紀念廣場位於金角灣船廠的岸邊,在紀念二戰英勇犧牲的海軍戰士而建。廣場中央長年燃燒長明火,主體紀念物是一艘近衛軍潜艇,這艘潜艇在二戰中英勇善戰,立下彪炳戰功。現潜艇成了博物館,供遊客觀光。

  海參威火車站

  海參威火車站座落金角灣東岸,主樓面向阿林烏斯卡大街,是1912年建成的典型羅馬式建築,樓頂竪起俄文“符拉迪沃斯托克”字牌,是海參威的標誌建築。主樓背後月臺邊,陳列着一臺蒸汽機車頭,它是二戰期間由蘇聯設計、美國製造的機車,1963年前,這臺機車一直奔馳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爲二戰的勝利和戰後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爲紀念戰争年代鐵路工人的艱辛,陳列這臺實物展品。在蒸汽機車頭旁,有個終點站的標誌塔,塔身裙帶上刻有阿拉伯字“9288”,表示横貫俄羅斯的大鐵路從莫斯科到海參威9288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鐵路。

  蘇維埃戰士紀念碑

  蘇維埃戰士紀念碑位於市中心廣場中,1961年爲紀念蘇聯十月革命而建。紀念碑由一座主碑和兩座副碑組成,表現蘇維埃戰士與國内外敵人艱苦鬥争取得勝利的場景。俄羅斯已從蘇聯解脱出來,政府並不信仰列寧和斯大林,但仍保留他們領導的蘇維埃戰士擊敗沙俄的功碑,並讓國内外共産黨人瞻仰,反映俄羅斯人對歷史的尊重和信仰的自由。

  二道河市場

  二道河市場是海參威一個自由市場。這裏擺賣各色食品、服裝、日用品和鮮花。魚肉類很豐富、燻肉、紅腸很多,且質量也不錯,魚子醬、巧克力很貴,但果汁比中國便宜。據説,俄羅斯這幾年經濟有起色,市場供應比前幾年好多了!但購買的人不是很多,可能是市民購買力較低的緣故吧!在意大利皮革商場,除各種高檔次皮衣、皮箱、皮手袋、皮沙發、皮鞋等意大利皮革製品外,還有俄産的紫金、玉器、鑽石等飾品和那中國人記憶猶新的粗笨手錶,但購買者多是觀光客。

  東正教堂

  東正教堂,俄羅斯百分之九十的教徒信仰東正教(歐洲基督教的一個分支),海參威有四個東正教堂,我們參觀的是個小教堂,外觀很一般,但裏屋裝飾華麗,在昏闇的燈光下,教徒們默默祈禱,顯得格外虔誠。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