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卷 首 語



  本刊編輯部

  古代,史籍將中原一帶稱爲“華夏”。至於四周,則爲“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禮記·王制》説:“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語言不通,嗜慾不同。”一部中華文化史,就是華夏文化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文化相互衝突又相互融合的歷史。

  “南蠻”,史籍又稱“百越”,是珠江地區的土著居民。他們所創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是珠江地區的真正本土文化。在北方漢胡戰争連綿不斷的年代,他們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接納來自中原的漢族移民及其傳入的中原文化,自漢以來,在海陸絲綢之路交接中,也接納了來自海外的文化。積極推進多元文化融合,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珠江文化。然而,由於正統觀念龢民族歧視,由百越發展而成的僚、瑶等民族被寫成“犭”偏旁,描繪成野蠻落後的部族,珠江流域成爲聞而生畏的“蠻荒之地”。如《舊唐書·韋執誼傳》載,這位大唐丞相連嶺南的地圖也不敢看,就因爲害怕有朝一日被貶到那裏。後來,他果真被貶到崖州,至於感受如何,史籍没有記載。不過,同時被貶的劉禹錫到連州後,贊美那裏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地”;同時被貶的柳宗元到柳州後,更是表示“欲投章甫作文身”。他們都以親身感受證實:“南蠻不蠻”。

  本期聚焦的南江文化,便是迄今發現廣東境内百越文化遺存較爲完整、較爲豐富的文化形態,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富礦。它生動地展示了由中原傳入的華夏文化,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海外文化如何與百越土著文化結合的過程,是珠江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研究開發南江文化,擦亮“南江文化”品牌,對於填補學術空白,拓展珠江文化工程,增强廣東人文特色,尤其是對於粤西地區文化軟實力和競争力的提昇,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