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Ⅲ.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發展
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1、魯爾區發展工業的優越條件
首先,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就爲東西歐往來的“聖路”地帶,也是北歐通向中歐、南歐的捷徑,地處歐洲的交通路口。
第二,魯爾區有着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地質儲量爲2190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3/4,其中經濟可採儲量約220億噸,占全國90%。魯爾區的煤炭煤質好,煤種全,爲優質硬煤田。
第三,水陸交通便利。萊茵河縱貫全區南北,從萊茵河口上溯的7000噸級海輪和8000噸的頂推船隊,可直扺杜伊斯堡港。從杜伊斯堡到荷蘭邊界的萊茵河段,年均運輸量達1億噸,並可通過河口的鹿特丹港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區内還有溝通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條運河網,總長達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
2、魯爾工業區的危機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由於石油和核能運用所帶來的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使得煤炭的需求量下降;馬克昇值、歐共體内鋼鐵生産的配額限制等原因,使德國鋼鐵生産不得不向歐洲以外的子公司轉移,鋼鐵業也開始走向衰落。伴隨着主導産業的衰退而出現的就業崗位鋭减等經濟和社會問題,使魯爾區陷入了結構性危機之中。
面對危機,德國政府審時度勢,自20世紀60年代末着手開展魯爾區經濟結構的轉型工作。德國政府不僅前瞻性地制訂了多個調整産業結構的指導方案。且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並設立了地區發展委員會等專門機構,以促進魯爾區經濟結構轉型。
首先發展新興工業和輕工業,促進區内經濟結構多樣化;
第二調整區内生産布局,開發原來相對落後的萊茵河左岸和魯爾區北部,與此同時拓展南北向交通網,以利新區開發;
第三大力發展文教科研,推進原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同時整治環境,消除污染。與此同時,保留工業遺迹,發展工業旅遊。保留這些文化遺産有兩個原因:一是讓人們記住我們過去工業污染的歷史;二是讓我們的後代可以瞭解我們的工業文化。由於國情不同,這裏許多工廠之所以可以保留是因爲將這些工廠推倒重新建造其他建築所用的價格比保留這些工廠所耗用的價格高得多,故保留比重建來得划算。
2.1 礦工居住的房子——DOMOT(多蒙特爾)
這些地方看起來像鄉村的景觀,實際只是工業化的景觀,因爲它並没有經歷城市化的過程。因爲那時候煤礦資源十分豐富,那些想賺錢的礦工就選取各個點進行扎根開掘煤礦,所以根本不需要通過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居點,也就没有經過所謂的城市化過程。工人開掘的COAL AND COKE(煤焦)用於煉鐵。
礦工居住的房子跟普通房子很不同,窗子是倒置的,整個居住區是緑化與居住相結合。因爲礦工對公司很重要,公司還在居住區附近建一個公園,而且是和當地的文化遺産相聯繫,而公司這樣做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爲了對該地區做出補償,曾經的污染和其他方面的傷害。
當地的一些建築用品是用公司鐵産品製作的。
2.2 舊煉鐵廠景觀公園
工業區現在的建築是由著名的包豪斯設計的,就是爲了産生鮮明的特色,便於形成工業旅遊,同時也成爲建築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改變裏面一些設施的用途,如把一些儲水罐用於訓練人們潜水,把一些設施改爲攀岩的,還有把烟囱改爲滑梯。之後我們也參觀了一些鋼管槽,是完整的保留,没有經過任何修葺,這才叫真正的保護。這裏還舉辦了一些工業展覽。
2.3 世界工業遺産Zollverein
Zollverein(關税同盟)煤礦及其附屬的煉焦廠,是德國第三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産的工業遺迹。
科隆大學的蘇迪德教授認爲:Zollverein(關税同盟)煤礦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業遺産。在以前古老採煤活動的基礎上,從1928~1932年建起了這個現代化的煤炭企業。它是那時歐洲最具現代化的煤礦,無論是建築還是生産過程,其設計和組織都非常合理、非常專業化,並立即成爲了一種範本,而且一開始就成爲日産量最高的煤礦。目前所重點保護的是最中心的第12個煤井架。
1986年煤礦關閉,當時只有少數人呼吁將其整體保護下來,經過幾年困難的時期(其間不斷有人要將其拆毁、移走)。他們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煤礦被保護了下來,並得到了重新翻修。正上面提到的那種保護理念,每一個建築都得到了一種新的功能、新的用途,而不是死板地保持它的原樣。老的動力機房現在已成爲北威州的設計中心,以及埃森(ESSEN)大學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還看到了一個設計博物館,這些新的用途又衍生出許多其它的活動。過去傳統的觀念强調建築的功能性,工業建築應該是什麽樣子、寫字樓應該是什麽樣子,這幾乎形成了固定的程式。而當人們改變舊工業建築的功能時突然産生了一種打破程式的快感,原來寫字樓、設計室也可以放在寬大的廠房裏,人們不但擺脱了某種束縛,而且工業文明的氛圍既給人們帶來了厚重的歷史感,也激發了人們利用舊物的創造意識。許多與設計有關的小公司(也許是爲了容易獲得靈感和樂趣、或爲了得到集聚效應)紛紛到這裏來租場地辦公,使這個舊礦區看起來更像一個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園地。
Zollverein一方面整體上得到了重新利用,但另一方面這個工業遺迹的工業景觀的各個功能單元依然清晰可見。過去和今天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每年有導遊組織的旅遊者約有10萬人光顧這裏,而自行來這裏的遊客更達50萬之衆,這説明此地已被公衆所接受,現在已經成爲德國甚至國際上一個重要的景點,就在我們訪問德國期間,Zollverein煤礦的工業景觀被印在了最新發行的郵票上。
(韋平 張筱静)
德國南部旅遊小城與全球化
德國南部,包括巴伐利亞、萊茵—蘭法爾茨、黑森、巴登—符騰堡等州,與北部平原不同的是,這一帶屬於丘陵山地地貌,山巒起伏,萊茵河、美因河穿越其中,繪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及獨特的人文風情,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從我們穿越這一地區的一些片段,也許可以初步領略到這帶地區獨特魅力,精緻、悠閒、安静。但無論是小村莊或者是中小城市,都因爲遊客的到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卷入了全球化之中了。
1、萊茵河
從科隆出發,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即到達科布倫兹,我們便在這裏登上著名的萊茵河遊船。遊船的整條航綫是由杜塞爾多夫出發,到美因茨結束;而我們乘搭的,僅僅是其中一段:從科布倫兹到波帕,共有五個站,大概要三個小時。萊茵河兩岸的風光的確迷人,除了建在山間的古堡令人驚喜外,岸邊普通的小村落也相當的别致漂亮,加上綺麗的青山緑水,感覺相當怡人。
船很大,有大型漂亮的餐廳,但是,大部分乘客都選擇坐在甲板上。我們上船的時候,甲板上已經擺放了很多椅子,旅客中有老年人,有情侣,也有一家大小,都是舒舒服服地坐着享受燦爛的陽光,這正是歐洲人的旅遊方式:旅行中並不追求看到更多的東西,而是希望盡可能地享受假期的愜意。
船上的廣播不僅有德語和英語,而且可能是因爲我們一群中國學生的上船,還特意播放了標準的中文解説,應該之前船上已經來過不少中國遊客了吧;在船上拿的行程表小册子中,我們發現裏面用了英文、法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俄羅斯文、日文和中文八種語言,可見,搭乘遊船的旅客來自全世界,這裏的國際化程度相當的高。
遊船上最吸引人的,當數沿途的古堡和小鎮,所以在這些地方都會有碼頭站點,遊客可以選擇在這些小站下船,遊覽過後,可以再乘下面的班船到另外的站點。萊茵河的遊船既是遊覽景點,也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這不僅增加了遊船的吸引力,而且使沿途的小鎮有更多的遊人光臨。波帕,正是萊茵河遊船途中的一個小城。
2、波帕
和萊茵河沿途的大部分小城一樣,波帕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漂亮的人文建築,除此之外,吸引遊人的還有這裏種滿山遍野的葡萄園和自家釀造的葡萄酒。每年到了葡萄成熟時,這裏就會舉行盛大的酒節,雖然遠遠不及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和名氣,但這裏居民對此的重視程度則毫不遜色。
在波帕的小廣場上,臨時搭起了一些帳篷,有開敞的葡萄酒屋、現場烹製香飄四逸的美食坊、有擺滿公仔的攤位遊戲,加上大型本土樂團現場演奏的音樂及還有四處迎風飄颺的大捆卡通氣球,節日氣氛十足。雖然現場烤制的香腸和土豆並不便宜,新酒也並不一定很好喝,但人們要的就是葡萄酒節的快樂氛圍。
正是如此,很多坐萊茵河遊船的旅客會選者在這裏下船,或欣賞小鎮風情,或徒步葡萄園(這裏的葡萄園登山徒步游相當出名),或僅僅爲了休閒地曬曬太陽喝上一杯。超過100萬的到訪及過夜遊客使波帕成爲一個旅遊旺地。其實,波帕本來是一個工業鎮,但由於大量旅客到訪,這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商店、餐廳和旅館。旅遊業漸漸成爲小鎮的主要産業,來自全世界的旅客也使得這個本土小鎮更商業化和全球化了。
但是,這個看上去欣欣向榮的小鎮也有着其煩惱。這裏的居民和遊客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缺乏朝氣,可能是這裏過於閒静的生活不太適合於年輕人吧,這個小城面臨着老齡化的問題;且由於本來是工業鎮的關係,德國鐵路穿過這裏,帶來了噪音,選擇在這裏長久居住的人們並不多,這個小城的長久發展帶來了問題。
波帕如何才能更好地經營下去、保持持續的發展呢?是擁有自己的産業,還是變成純粹的旅遊度假地?這個問題值得去思考。
3、葡萄園
自從在萊茵河岸看到緑油油的葡萄園後,我們對此就念念不忘;在從法蘭克福駛入巴伐利亞的路上,我們在公路邊再次看到滿山遍野的葡萄。於是,選擇了一個路邊掛有葡萄標誌的小鎮,我們停了下來,冲上了種滿葡萄的山坡。
秋天正是葡萄成熟時,一串串果實纍累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誘人;在半山坡,有一群正在收穫葡萄的人們,走近一看,發現忙碌中的是一家大小十來人,不僅有年輕人,還有上了年紀的伯伯阿姨及天真爛漫的小朋友,他們熟練地把紫色熟透的葡萄剪下抛到籃子裏,收到一定程度後倒到兩個壯年人背上的桶裏,再由他們倒到停在路邊的卡車上。我們去到的時候,卡車上已經裝了很多通紫的葡萄了。
忙碌的人們見到我們這一群不速之客很是高興,不僅揮着剪刀示意我們上去試試收葡萄,而且還剪了幾串熟透的葡萄送給我們。他們的葡萄顆粒很小,除了核和皮就只有水,但是真的很甜,相信釀出來的酒也會相當不錯。
葡萄園,對於好奇的遊客們來説,是很有吸引力的,不僅僅是專門向遊客開放的釀酒坊,而且是這些靠近路邊的葡萄園。看上去,我們停留的這個葡萄園也常常會有遊客前來參觀,在大量外來遊客的衝擊下,這些友好的葡萄農還能依舊純粹嗎?會不會也變得商業化和全球化呢?站在他們的角度,這樣確實能爲他們帶來更好的收入,但是這樣對整個地區的發展呢,並不一定是好事。
4、羅滕堡
童話世界羅滕堡,毋庸置疑,是一個旅遊城市。
在很多旅遊介紹中都可以發現這麽一句話:羅滕堡,是德國保存中古世紀風貌最完整的城市,享有“中古世紀之寶”的美稱,被譽爲童話故事中的小城。確實,這個小城因其保留完好的中世紀風貌和建築而聞名,歐洲著名的旅遊綫路“古堡之旅”和“浪漫之旅”都經過這裏。羅滕堡不僅是德國游旅行團的一個重要景點,而且因爲旅遊書籍的介紹和大量網上遊記功略的傳播,這裏漸漸也成爲背包客們常去的旅遊目的地。這裏的城市人口僅有1.1萬人,而每年的到訪遊客數量則高達150萬人,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城市。
羅滕堡以中世紀小城風貌而聞名,其古城墻、塔樓、集市廣場、環形街道網等等都是保留着數百年前自由直轄市的樣子。穿過高聳的城門,經過陽臺種滿鮮花的古老建築,漫步其中,真有置身童話故事的感覺。雖然這個小城在二戰中也有被砲火所損,但和德國大部分城市一樣,這裏的重建也是按其原來的樣子,一些都依照其本來的中世紀風貌。因爲城墻的保留,城市没有被擴充,這也使得小城的中世紀風情更純粹。
很多來訪者都是爲了看中世紀建築慕名而來,都是那種古老的人字形屋頂,鮮艷美麗,給人舒服温馨之感,但也不算太過特别。除了建築,城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繽紛的紀念品商商店了。這裏出售地道的甜食“雪球”、自家製造的菌子糕點、昂貴難得的冰酒等特色食物,還出售各種樣式大小的玩偶以及一切與浪漫有關的物品。那些擺滿商品的橱窗和店門口就是這個小城的亮麗風景,各種快樂的商品堆放在一起,令每個遊客看到都會興奮不已;中央廣場附近還有一個很大的聖誕賣場,一年四季擺着聖誕樹出售着無數種漂亮别致的聖誕用品,而這一切都爲這個小鎮增添了童話浪漫氣息。雖然這些紀念品的價格都相當昂貴,而且很多都非本地製造,但是漂亮的設計和這裏浪漫的氛圍仍能吸引很多遊客掏錢購買,而紀念品銷售也成爲本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羅滕堡的遊客遍佈全世界,其中不乏大量的亞洲面孔。其中旅行團以有較高消費力的日本遊客爲多數,城裏日本遊客衆多,城裏大多數商店都標有日文標式。而多數散客大部分是因爲看了導遊書籍的介紹而專程前往,一般都把羅滕堡作爲其德國游的一個節點。
我們在羅滕堡展開了一次訪談調查中,分别訪問了當地的紀念品商店、餐飲店和遊客們,從而去瞭解這個城市的旅遊規律。我們小組做了5組遊客的調查,他們分别來德國,美國,日本,香港和臺灣,選擇這裏作爲旅遊目的地幾乎都是因爲要看中世紀的城鎮和建築,而日本遊客則稱在日本有一條復製羅滕堡的“浪漫街道”,他們在本國看完了仿製品不過癮,一定要來看看真正的浪漫小城,也許這正是如此多日本遊客的原因吧。來的形式參加旅行團或者自己來都有(自己來的皆爲一對對的情侣,果然是羅曼蒂克之地啊),而停留的時間却不約而同的爲一天到一天半。
那麽,這一天左右的時間他們一般做什麽呢?我們總結了一下遊客們在羅滕堡活動的一般規律:他們一般會在中午或下午時分到達羅滕堡,首先會在城裏到處逛逛及瘋狂拍照,晚上選擇在城裏的小旅館住上一晚,而第二天就會留作參觀商店和購物的時間,逛足後再在中午或下午的時間離開趕到下一個目的地,結束浪漫小城行程。
大量的到訪遊客會給羅滕堡帶來什麽呢,是破壞還是更好的維護?這種單靠旅遊業而生存的小城能否得到持續的發展?也許,羅滕堡已經僅是一個開放給遊客的景點了,其要保持的就是獨有的風情和吸引力。就如教授所説的,如果這裏遊客越來越多,那麽就會有一些遊客轉移到另外的不爲人知的小城去,那麽對於羅滕堡,面臨的就是衰落。希望不會吧,因爲羅滕堡的現在,確實是一個相當美好的地方。
5、住宿小鎮
Gebsattel這個地名無人知曉,如果不是在處於旅遊旺季的羅滕堡訂不到那麽多床位,我們也不會來到這裏,教授對這裏的形容非常恰當: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這是離羅滕堡二十分鐘車程的一個住宅區,在其附近只有一個1.1人的“大”城市。在這裏,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間間鄉間房子,種滿鮮花和果樹的花園一個連着一個,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的商店或者經營場所,連人都很少見到。這是名副其實的德國鄉間,很安静很平和,没有任何娱樂設施,可以説相當不適合年輕人居住。
但是,就在這個小地方,我們住上了旅程中條件最好的旅店,吃了一頓有五道菜色的可口晚餐,可能是因爲這裏的花費相對比較低吧,相當的價錢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回報。正是這樣,可能會有更多在城裏找不到住處的遊客會選擇在這裏過夜,體味農家的生活。會是遊客改變這裏的安静,還是安静氛圍能够持久保持呢?這要看居民們的價值觀了。我們只是知道,在這裏過了最安静的一晚,因爲除了聊天之外再没有什麽可以做的了,全球化對這裏有什麽影響?當然有,起碼有一群中國學生會來到這裏。
6、拜羅伊特
拜羅伊特,一個漂亮、舒服的城市。
這是位於巴伐利亞的東北部丘陵的一個中等城市,具有7萬多的人口。雖然我們只是車游了市區和逛了幾個主要景點,但驚鴻一霎已經讓我們領略了這裏獨特的魅力。
拜羅伊特的興起於18世紀,要多得一位的女士——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大帝的姐姐威廉明娜公主,她從小都受到的訓練都是爲了成爲一個皇后而設的,她教育良好熱衷藝術,但很不幸,她没有成爲皇后,而是嫁到了拜羅伊特。公主來到這裏後把她的失意轉變成教育的動力,爲這個小城興建了學校和歌劇院等文化場所,使這個小城的文化的豐盛起來,而其中的總督歌劇院是歐洲現存最漂亮的巴洛克風格的劇院,並已被評爲爲世界文化遺産。
拜羅伊特真正的成名是因爲歌劇家理查德·瓦格納,他於1872年來到這裏,並選擇在緑山上興建了拜羅伊特節日歌劇院。在1876年8月,瓦格納在節日歌劇院舉辦了第一届拜羅伊特音樂節,並上演了他的名著《尼伯龍根的指環》。從那個時候開始,每年的7月25日開始到8月28日,節日歌劇院都會舉行音樂節,吸引世界各地的歌劇愛好者前來。音樂節優勢明顯:悠久的歷史,專爲歌劇而建的歌劇院,專業性(專門製作演出瓦格納的音樂劇),持續的新作品版本的推出,贊助多資源豐厚,演出量少,劇院可以邀請全世界的好手來參與。正是如此拜羅伊特,成爲了瓦格納歌劇的朝聖之地,在拜羅伊特音樂節聽歌劇,是全世界歌劇愛好者的夢想。音樂節上外國遊客占的比例很高,主要來自法國,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地區。據教授説,在音樂節來拜羅伊特聽歌劇,需要提前七年訂房和訂票。
正是因爲拜羅伊特音樂節和座無虚席的節日歌劇院,使這個地處偏僻的城市因爲文化而全球化了。
除此之外,拜羅伊特還擁有其他豐富的文化資源:拜羅伊特大學是德國一流的國立大學,共有接近8千個學生,超過20間博物館,5個歌劇場,而這些都爲這個城市增添全球化的文化氣息。而我們旅程中去到的節日歌劇院、總督歌劇院以及舊時的宫署(現在已經改爲政府機構辦公場所),都整飾得相當好,以美麗的姿態迎接遊人。即使在非音樂節的時候來拜羅伊特,也能够感受到文化給之帶來的魅力。
7、總結
波帕、羅滕堡、拜羅伊這三個中小城鎮都以旅遊業作爲一項重要的産業,但因城市本身特點不同,其發生的情况又各具不同。
可見,一個城市的吸引力越獨特,其不可替代性就越高。這些中小城市要做的是培養自身獨特之處,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擁有難以替代的特色,才能在世界競争中占一席之地。這樣對於德國南部這些小城市,不僅可以得到遊客和收入,而且能够保持持久良好的發展。
(馮鐳 黄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