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寶劍鋒從磨礪出——讀伍嘉陵先生《國畫選》

  詩書畫印無不精通的伍嘉陵先生是我心目中最敬重的長者之一。

  伍嘉陵先生的書法、篆刻早就知名於時,是順德最早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兩位作者之一。詩文書印,早爲不少名家和時人所稱賞。但其繪畫方面的成就,却知道的人不多。特别中青年愛好者極少知道他在圈内外的影響,更不知道其身擅多藝。此因伍嘉陵先生寓居勒流,近十多年來較少參與區内公開性活動,加上頗爲内向,不愛吹吁。其實,五十年代初,他和羅中、羅漢榮、佘曼陶、潘江帆、張介等順德名家都是解放後最早的美術骨幹。在“順德畫會”(美協前身)之前,便組織成立了順德縣解放後第一個書畫群衆組織——青雲藝社。

  伍嘉陵先生在四十年代中得友人王建勛之介,私淑嶺南大家趙少昂門下;後又師從勒流大晚旅穗畫家盧傳遠。解放後,自費到廣州學習素描,油畫,後轉攻國畫,先後師從樑占峰、李雲、孫文斌等廣東名家。八十年代,又先後參加函授,師從上海錢行健,天津賈寶珉,郭書仁等名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年過花甲,還遠赴天津接授老師的面授。20多年前,爲了畫好花鳥畫,還十分虚心地向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陳永鏘先生求教。永鏘先生在一幅以畫爲函上題詞:“嘉陵道長不耻下問,多次詢於餘以鱅魚魚頭畫法,實使餘汗顔也……”締結了一段畫壇佳話。直至現在,他仍然經常與許多青年畫友交往,暢談畫藝,亦師亦友。其中,已經卓有成就的青年畫家郭子良就是其中之一。伍嘉陵先生這種謙虚好學,不耻下問,老而不衰,勤奮苦學的精神,確實是今天年青人學習的楷模。

  先生的繪畫領域寬廣,基本功扎實,除了工於國畫外,大凡速寫、素描、漫畫、連環畫、水彩、油畫、年畫、乃至工藝美術、舞臺美術、都有涉獵,而且都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國畫則無論工筆、寫意,抑或山水、人物、花鳥、魚類,都無所不工,近六七年尤精於工筆花鳥畫。最近,有機會拜讀了先生的《國國作品選》稿本,較清楚地認識了伍嘉陵先生的繪畫成就,無論工筆、寫意、造詣都很高。

  先生的工筆鯪魚尤精,深得盧傳遠三昧而又能出新。每條鯪魚都畫得精到傳神,簡直無法相信是70多歲老年人的作品,閲後我十分驚訝,也萬分佩服。

  工筆畫綫條的勾勒工夫最能體現畫家的功力。伍嘉陵先生的綫條勾勒得流暢、肯定、準確、有力,多變而統一,能以不同的綫條準確概括地表現出物體的形體結構和虚實質感、空間關係。作品渲染工夫是否深厚與畫面是否厚重很有關係。而此又與素描有關係。伍嘉陵先生由於早期學過素描,故他的工筆畫並不覺得單薄;畫面的色彩能做到調和中有變化,對比中有統一,通過色相的冷暖、明度、純度的變化進行對比,使畫面産生明快效果而不俗。

  嘉陵先生的寫意畫也有一定的造詣。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被商承祚,廖冰兄以及八十年代後期的王玉珏等大師名家所激賞。尤以水墨寫意鱅魚(大頭魚)畫得生動出色,獨具風格,順德至今無出其右。用筆用墨,概括準確,活潑靈動,墨韵豐富。其題款更見其文學修養功力,長款窮款,亦詩亦文,配合其瀟灑飄逸的行書,加上典雅鮮麗的印章,顯示出了一種寓新於舊的文人畫的本色。

  嘉陵先生的寫意畫如《春酣》《牡丹小品》,墨氣淋漓。七十年代中後期的《花卉小品》、《芙蓉鴛鴦》也比較明快靈動。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鷄》,是在得《花卉小品》、《芙蓉鴛鴦》也比較明快靈動。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鷄》,是在得天津畫鷄名家賈寶珉的親授和深入臨習著名畫家黄胄畫鷄的造型所形成的面目。當然,在這段時間裏,嘉陵先生更多的是放在他的“跟自己過去計劃”上和立身於“補廬”(“亡羊補牢”之意)來策勵自己,在工筆畫上下大功夫,以工筆畫起動,以寫意畫接力。

  幾十年來,伍嘉陵先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取得了成績。他的油畫《瓶菊》,剪紙《讀報》,同時入選省職工美展,剪紙獲得二等奬;工筆畫《蕉魚圖》獲得中國文聯和《人民日報》社主辦的“首届華人藝術大展”的銅奬,並獲“世界華人藝術家”稱號。工筆人物畫《於謙像》爲解放軍藝術學院原首任院長魏傳統所收藏。不少作品先後發表於《華南文藝》《廣東農民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香港《文匯報》(書畫專刊),《中國》畫報等。

  當我拜讀了伍嘉陵先生的《國畫選》(稿本)後便不時在深思:那些學了幾筆八大、白石作品,寫過幾筆昌碩體的筆意,便動輒貶低别人;連筆墨,結構,構圖也不知爲何物,便目空一切,以名家自詡;款識寫得詞義不通,常出錯字,却到處招摇,依附權貴……面對伍嘉陵先生的潜心研藝,寵辱不驚的精神,不知有所感否?

  2006年8月25日於順峰山麓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