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後珠璣巷”:歷史文化的節點——良溪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約八百年前,以羅貴爲首的珠璣移民,歷盡千辛萬苦,從粤北來到珠江三角洲,落籍新會蓢底,也就是今日的蓬江區良溪,是廣東移民史乃至中國移民史上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改寫了廣東的歷史文化版圖,甚至改寫了世界華人華僑的歷史版圖,正是羅貴們的後裔,從珠江三角洲,走向了南洋,走向了全世界,尤其是今天,這批移民的後裔們,對祖居地的反哺,在經濟、文化上的杰出貢獻,有目共睹。這裏就不贅述了。
而羅貴本人,在整個廣府民係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崇高威望,被稱之爲“貴祖”,他在珠江三角洲的大規模開發,墾殖拓荒,興修水利,更是功不可没。作爲一次成建制的大規模遷徙,其作爲領袖人物及所發動的這一偉大曆史事件,將永遠彪炳於史册。
“貴祖”的尊稱本身即代表了他的歷史地位,而民間常言小事“唔使問阿貴”的諺語,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瞭他的權威性。因此,他率36姓97户人家最早落籍的良溪,也就成了這些種姓、乃至整個廣府民係又一個祖地,當與珠璣巷等量齊觀。而每年清明,來良溪並拜祭“貴祖”的均達數萬人之多。這些人,也不僅僅是羅姓,甚至不僅僅是36姓,而是大部分的廣府人。
於是,無論是羅貴墓,還是羅氏大宗祠,也就成了廣府民係具有象徵意義歷史殿堂,隨着這一文化資源的進一步發掘,日後,前往當地拜祭的廣府人會更多,尤其是吸引來更多的從珠江三角洲走向世界的華人華僑。這是廣府民係的聚焦點,更是江門一塊最爲亮麗的文化品牌,如何進行保護性的開發,無疑是至關緊要的大事。而這,務必充分認識歷史文化品牌的重大意義,名正則言順,開發起來,也方可以到位,做大做强。
一、 充分認識良溪對於廣府移民及海外華人華僑的重要歷史地位
可以説,良溪,既是終點,又是起點。
終點,是珠璣巷人南下最具代表意義的目的地,這一條,衆多的論文都有闡述,這裏就不多説了。如今,據不完全統計,僅羅氏宗親,經良溪散佈到珠三角乃至兩廣的,便有50餘萬,加上海外,則有上百萬。而36姓統計起來,當有千萬之巨,當然,羅姓是大姓,故已占去了百萬。而36姓97家到達蓢底時,這裏已有謝姓、龔姓的早年廣府移民,新移民與他們和衷共濟,進而大興水利,把珠江三角洲搞得風生水起,這與新老移民之間的和諧相處,團結互助是分不開的。如今,良溪的書記仍是謝氏的後裔,不知有人關注到這一點否?這應做好調研,予以彰顯。
起點,是指落籍良溪與珠三角的廣府移民,又一次啓程,走向了東南亞,走向了五大洲四大洋,成爲海外華人世界的創立者,在十九世紀至今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迹,尤其是改革開放,如没有華資的支撑,則是不可想像的,這也是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共同的認識。而每年回到良溪拜祭的36姓97户人家的後裔,相當一部分均是來認祖歸宗的華人華僑。因此,如何增大這一“聖地”的凝聚力,對於五邑的經濟騰飛、文化復興,其意義再怎麽高估也不爲過。
盡管史料上記載的是由羅貴率36姓97家,自珠璣巷南下,但在事實,史料未能記載的姓氏與户數都大得多,否則,不足以形成如今已達數千萬人的廣府民係的絶大部分。所以,羅貴之所以被譽爲“貴祖”,不僅僅有史實的徵信,更有廣泛的象徵意義,打造好良溪及羅貴遺迹絶非易事。
史實與傳説的交互,從精神層面而言,其功能在於,通過把自己看作是足以從整個族群或民係的巨大灾難中解救出來的部分人的後裔,即把羅貴率衆南遷,與胡妃引來兵禍的傳説聯繫到一起,從而形成“救苦避難”的神話,把整個族群或民係的生存係於一人或一次行動,並由此大大地提高同時共同擁有這一神話的群體的凝聚作用。於是,一追溯到廣府民係的始祖之一“貴祖”,珠璣巷與良溪在時空中的地位,也就凸顯了出來。當然,從姓名氏來説,它本身也起到了與同姓宗親結有嚴格意義上的紐帶關係。加上這一“神話”,這種紐帶關係也就進一步得到强化,即令整個民係産生更强烈的自我意識與團體意識。
多年前,我在《廣府尋根——中國最大一個移民族群探奥》一書中便已指出:
珠璣巷人南遷後主要居住地是珠江三角洲,由於他們南下正是中國積弱,外族入主中原的歷史轉折點,因此,也就激起了他們更强烈的漢民族的自尊,於是,對珠璣巷這一祖居地,更視爲一個歷史聖地,甚至帶上了準宗教色彩,這也無疑影響了周遭的廣府人,尤其是先後來到廣東融入廣府民係的中原人,彼此都有了認同感,而且相當强烈,以至並非經珠璣巷而來的,他們也自覺不自覺一樣認下了這個“開基”地,以證明自己漢民族的血統。其實,在這之前,“粤人”每每與“漢人”有所區别,直至近代,仍有學者在著作中把二者分開。這也説明瞭一個融合過程。此外,有人認爲,珠璣巷是“廣州士族俱發源於此”的地方,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素質,尤其是宋代,其後儒社會有着很深影響,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都有相當造詣,來到珠三角後,也就對當地産生輻射,如南宋以後,廣州周遭的九所書院,均爲珠璣巷人所興……
這一論斷,同樣適合於蓢底,即良溪。
近日,讀到日本學者瀨川昌久的《族譜:華南漢族的宗教·風水·移居》一書,其觀點也大致是一樣的,他還把同是漢人的先到的廣府人與後到的客家人作比較,把珠璣巷與客家人的石壁作比較,他認爲:
説明客家的寧化石壁傳説和廣東本地人的南雄珠璣巷傳説所具大量相似性上也是有意義的。兩處地點都位於從江西進入福建或廣東的交通要道之出口處,集結在那裏的祖先們不久又分散前往各地,在這些方面兩個傳説的内容極其類似。不管哪一個傳説之所以都選擇這類場所爲故事發生的舞臺,也許是因爲曾經有過一個時期,那裏是從江西一側的漢族“華”界,進入福建、廣東一側“夷”界的最前綫,因此,這類場所就以明確的形式體現出了漢族與原住民之間的族群分界。
不妨列出一個表來:
寧化石壁傳説(客家)→黄巢之亂→避難石壁→閩西
粤東南雄珠璣巷傳説(廣府)→胡妃之禍→出走珠璣巷→蓢底→珠三角
兩個民係的史實及傳説,都在强調自身漢文化的傳統,這是民係凝聚力的所在,其傳説的模式,也大致相近,甚至時間差距也僅幾百年間。對於兩大民係這一牢固的意識支撑,兩個傳説當不分上下,而廣府這一傳説,則更有史實可稽。
而良溪,便支撑這一史實的最大證明。
但它的意義,珠璣巷的歷史價值,在於慎終追遠,尋根問祖。
那麽,良溪則更具現代意義,那便是海納百川,拓殖外洋。
羅氏大宗祠大門的門聯,便已包含二者不同的意義:
珠璣留厚澤
蓢底肇鴻基
另一聯則更細緻、全面:
發迹珠璣首領馮、黄、陳、麥、陸諸姓九十七人歷險濟艱嘗獨任
開基蓢底分居廣、肇、惠、韶、潮各郡萬千百世支流别派盡同源
而今,下聯更可以寫上歐、美、亞、非、拉了。所以,良溪更是不僅是作爲廣府人扺達珠三角的終點,更是從此走向世界的歷史標誌!
二、 良溪打造文化名牌的幾大層面
基於以上的分析與論述,良溪應可以分三步予以保護與開發。
第一步,羅氏大宗祠與羅貴墓的保護與開發。
考慮到羅貴這個歷史人物在正史以及民間中的名望與地位,除羅氏大宗祠外,當加上羅貴墓,申報省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這一條,我作爲省參事,業已擬有參事建議,作爲直通車上報省委、省政府一級的主要負責同志,與此同時,也希望良溪——蓬江區——江門等相應部門,一級級往上申報,這樣,兩方面配合,對實現目的會起到加速的作用。一旦確認,保護措施得到落實,其他工作也好展開了。
羅氏大宗祠作爲古建築修復的同時,建議將就近連在一起已騰出來的曾用於課堂的建築,“穿衣戴帽”,以修葺爲與宗祠風格相協調的落籍良溪36姓97家的族譜博物館,不妨向上杭客家譜牒館取取經,人家的搜集到了2000多種族譜,供各地來尋根問祖的人員查閲、複印,並提供復製品,産生很大的影響。
我曾就此寫過文章,稱譜牒爲“無形的祖宗言”,説:
族譜,乃是一個宗族的憲章,那麽,一座祠堂,又當是家族的什麽?
祠堂又叫祖祠,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當是一個宗姓的聖地,慎終追遠與光宗耀祖,自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要記住先祖的恩澤,後者則是教後人建功立業,不負先人囑托。
族譜,綜文獻、溯源流、知根本、辨主支、明世系、秩昭穆、述宗風、敦親情、揚先德、志現狀——這些,均可以祠堂裏得到弘揚,一個宗族,每到重大時刻,是必於祖祠内共商大計,其凝聚力顯而易見。
族譜,更能振骩靡、匡淋漓、歷人心、禪世道、隆郡望、景名賢、振家聲、啓後昆、軌正史、開新紀——同樣,這一切,均能在祠堂裏實現。一個宗族,不僅恪守過去,更要開創未來,憑此,一部族譜,便是一個無聲的號召,一座祖祠,更是先人登高一呼的所在。
無論族譜本身歷盡多少滄桑,也無論祠堂、宗廟的形制有過怎樣的演變,更無論中國歷史上,先秦兩漢,如何講“以孝治國”,遍尋孝子以作治國之才,而到了宋明之際,則成了“忠孝不能兩全”,尤其是“先盡忠,後盡孝”,一部族譜,也始終是後人心中的聖地。
這裏之所以在譜牒後加上“博物館”,是因爲良溪可以做得更大更强。除開給36姓各自幾個展間外,可讓各姓推出自己的歷史文化名人,對其業績與文物進行展覽,進行愛國主義及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育,這對於每一姓氏都是樂於這麽做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對人們的吸引力就會大得多。以上兩個功能,當精心組織好。
而羅貴墓所在的山地,則可以開闢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廣場,以每年應對數萬乃至十萬、數十萬(這完全有可能)的清明等節日來的各姓氏的後人。可考慮在廣場中間立一羅貴的雕塑,同時,基座可以有一系列南遷移民跋山涉水的浮雕,直到勵志的作用。
廣場還可以配置相應的紀念活動場地用的設施,包括紀念品等。
第二步,以羅氏大宗祠、羅貴墓, 還有頗具嶺南特色的古祠堂,古建築群等爲重心,打造曆史文化古村。
目前良溪的條件還是不錯的,環村的水網仍相當完整,據説已經讓規劃部門在做整體規劃了。
規劃中,當抓住良溪的亮點、特色,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不可以忽略,這也可以列入新農村建設之中,如此旑旎的自然風光,如此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藴,良溪可謂得天獨厚,當諮詢更多門類的專家,拿出可行性方案來。
第三步,在條件許可並成熟之際,打造珠璣巷——良溪文化黄金走廊及旅遊熱綫。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我們應該未雨綢繆,認真研究良溪的歷史内涵、文化特色,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眼光。
無疑,華僑文化,對於僑鄉江門來説,是一大品牌,良溪自不在外,且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但目前仍停留在淺層次上。
而良溪則提供了一個深化的楔機。
這就是如何把宗姓文化、譜牒文化結合起來。
這邊是:
移民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
那邊是:
宗姓文化——譜牒文化——祠堂文化
還應强調的是廣府文化,這裏當是廣府文化肇基地之一。
要吸引海内外廣府近億後人,這自有一篇大文章可做。需要高屋建瓴,有大視野、大胸懷、大氣度,把衆多的廣府文化内容予以整合、展示,這一點,當可參考一下客家文化是怎麽做的。
到此,打造幾條廣府文化之旅,如珠璣巷——良溪之旅,良溪——珠三角之旅,等等,則是水到渠成的。
這不僅僅是做宣傳。
而要制訂一個營銷戰略,適應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打開思路,要敢想、敢干,做大做强。
是時候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這就要韶關、清遠、佛山、江門多個市的協調配合,但顯然是大可有爲的思路。
如出發地南雄珠璣巷;
湞江散筏地;
連江口遇險;
三水流散處;
九江破排角;
……
總之,只要精心調查研究、精心安排綫路,精心做好營銷策略,充分發掘人文、自然資源,這會是何等壯觀的情景。
這裏就不贅述了。
一如羅氏大宗祠的楹聯所説:
松柏存古干,
蘭柱發新枝。
古老的良溪,將會在改革開放的新歲月中,勁發新枝,我們完全可以預期,良溪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將獲得非常豐碩的成果,走向未來,走向輝煌!
(作者:譚元亨,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