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肉價持漲不落引發民怨不能小覷



  進入7月, 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猪肉批發零售價創歷史新高,這是繼5月份上漲以來又一輪上漲高峰,今天廣州的零售價已漲至16元/斤。面對價格高企,消費萎縮,有些肉檔乾脆收檔走人了。政府抑制肉價的能力,看起來明顯不如對股市的調控,一個多月過去了,猪肉價格仍嗖嗖地往上漲。

  關於猪肉價格上漲的原因,官方及專家都力推“成本推動説”。據農業部新聞發言人透露,漲價是由生猪價格週期性波動、養殖成本增加造成全國性猪源緊缺等因素造成的。换言之,就是猪飼料主要原料玉米價格持續攀昇。出欄一頭肥猪,飼料成本就要比過去增加50元左右。那麽玉米爲何無端端價格上漲了呢?玉米並非只是提供給猪的飼料原料,牛馬羊、鷄鴨鵝都需要玉米,爲何只有猪肉價格漲得這麽厲害呢?實際上,上半年全國發生猪高致性藍耳病疫情,死了太多的猪,才是推動第一波上漲流的契因。可政府有意把這支引發爆炸的“雷管”之作用淡化了,我記得當時很多報紙根本就不登這個消息。

  飼料價格上漲固然是此輪肉價波動的直接原因,但一頭猪從農户的圈中一直到市民餐桌上,這一産業流程中農民所負擔的沉重税賦,也讓他們從此想明白了不再養猪!因爲無論肉價怎樣漲跌,諸如屠宰税、檢驗檢疫費等名目繁多的“猪頭税”,始終牽制着養殖户的收益,再加上政策鼓勵、行業偏引,養猪多數利益都讓流通環節裏的中間商給盤剥了,農民和養猪户没有得到漲價的實惠,反而要獨自承受疫情流行時的損失。而這個因果關係,恰恰都與政府先前的意志及其政策傾向脱不了干係。所以,縱算温總理把關懷送到猪圈邊、桌案前,支撑這一行業的政策不大變,仍無濟於事。“既要市民吃得起肉,又要農民養得起猪”,在目前看來,這只是政府的一厢情願。

  猪肉是一種特殊生活消費品。它和糧油一樣,從來都跟戰備、跟民生、跟穩定,緊緊扣在一起的。它是一個風向標,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山雨欲來。按照現在的粗放鏈條:農民養猪户—市場收購價—猪販—指定屠宰場—菜市場肉檔—居民餐桌,實難保证“吃得起、養得起”。國家要想徹底解决這個問題,惟有解鈴還需係鈴人,從供求平衡上突破,由政府統籌安排,提前采取措施,防範於未然。

  讓人民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就從猪肉價格調控開始吧!  

  

  (2007年7月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