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慎言“謡傳”,否則一不小心就自打耳光
《南方日報》的娱記今天丢醜丢大了!A12版上午剛深情款款地説完“林妹妹還在我們身邊”,對家《羊城晚報》下午頭版就給你來個斬釘截鐵的“‘黛玉’病逝”。半天功夫,這人一個説没死,“病情已好轉”,另一個講,“遺體今天深圳火化”。這也太擠兑人了吧?把一個名人説死説活,有這麽競争的嗎?看來不關競争的事,一定是其中一方報錯了。那麽誰錯了呢?這還用得着猜嗎?
人死了,還是活着,不用“多方求证”,也是不難搞清楚的。一時搞不清楚,就先忍忍,視後情再定。總之犯不着心急火燎地先在自家報上捅出去,末了再弄錯了,白紙黑字,那就真跟公衆場合裙子掉地一樣的尷尬。雖説風險與功績并存,可瞧瞧同城大媒小媒,每當大聞飄忽不定,哪個不是表現得賊精!犯傻的總是犯傻。要麽求穩,新聞總比人家晚一兩天;要麽求功,又老是看不準抓不住。
人死了,還是活着,不用急着説人家在造謡、傳謡。萬一事後證明不是謡傳,説人家謡傳的人,自己不就成了真正的造謡者了嗎?再説,官場、生意場上,有造謡風流韵事的,有造謡多吃多占的,有造謡商業信息的,却鮮有造謡説這人死了的。因爲這種缺德下三濫的“謡言”,不但難以立住脚,還容易暴露出造謡者的動機嘴臉。當事人却能不費吹灰之力讓謡言不攻自破。所以,一旦風言名人已去,多半總是事實。
人死了已經四五天了,都要火化了,經“多方求证”,還要見報説“病情已轉好”,還不忘駁斥網友“謡傳”,真是够牛的。其實昨天晚上就有《遼沈晚報》的確切消息(見今上午新聞信息中心監測),可日報有關記者編輯硬是“睬你没功夫”,霸王偏上弓。有外省媒體的報導,有陳曉旭親屬的作证,有佛教協會負責人的證實,有近在咫尺的深圳醫院,難道還不足以引起質疑?
權威、高度、嚴肅、主流,這棵大樹是要靠經年累月一篇篇真實可信的新聞和讀者的好惡反饋來澆灌的。
(200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