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06年:熱點焦點沸點點點在心頭

 
  練建華

  一、漢服之熱:民族傳統文化、民族自豪感的重拾與回歸

  2006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成人儀式,一名女大學生身穿淡黄色漢服,在孔子像前行古代女子的成年儀式———笄禮;5月,一場典雅的漢服成人儀式在武漢舉行,516名青年學生身着仿古服裝,在編鐘鼓樂聲中,按照昇國旗、加衣冠、敬師長、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議程,受冠謝禮,吟唱冠歌,頗有三楚古風。 

  厭倦了現代生活的繁華和喧囂之後,人們又想親身感受一下古風氣韵,或許這便是穿漢服的初衷。漢服復興者試圖從漢服這一文化表征中尋找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意藴。希望逐步復興漢服背後所藴藏的傳統文化。推行漢服能不能真正復興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民族自豪感是一個未知,但是可以表達對民族、對國家、對祖先流傳下來的偉大文明的真誠敬意却是一個確實的已知。


  二、易中天:讓學術從精英走向大衆,讓學者一樣可以成爲明星

  很難説究竟是“百家講壇”成就了易中天,還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講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百家講壇”着實讓幾近邊緣化的學術火了一把,甚至被稱爲學術夢工廠。易中天以以通俗化的言語、别具一格的品解形式讓學術、歷史不再枯燥無味。易中天的走紅使學者從深居書齋到電視明星轉變的過程中完成了傳授方式的革命,電視講座因此成爲一種新的閲讀方式和傳播方式,是精英文化和大衆文化結合的勝利。

  《百家講壇》火爆後,文化傳承似乎找到了一條通向羅馬的捷徑。“百家講壇”又陸續成就多個學術明星。在追星文化的博弈中,終於有“學術明星”浮出水面。一方面它既是對國人精神追求的校正,另一方面它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給我們的社會和時代增添滋養。從這個意義上看,學術明星的出現不啻是一件好事,人們對學術明星的追逐也應獲得輿論的支持。


  三、紅樓選秀:對經典的一次確確實實的親近

  東方不亮西方亮,正當超女等各種選秀進入低潮漸近尾聲的時候,一場因重拍電視劇《紅樓夢》而進行的全民參與的選秀活動,又熱火朝天地拉開帷幕。大觀園裏秀一把賈寶玉林黛玉的人摩肩接踵,足見《紅樓夢》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力。幾乎每個人都能够從《紅樓夢》裏吸收鈣質,每個有人生夢想的人都可以豐富自己的經歷和文化體驗。 

    紅樓選秀並非也不可能是一次學術解讀,但却是對經典的一次確確實實的親近。無論參選者還是評委,都在選秀的過程中,對自己心中的紅樓做了詮釋。紅樓選秀,展現的也許遠比一部電視劇、一部書更多,更好玩、更真實更充滿想象力,它是一次媒體受衆互動,創造出的想象力的嘉年華。


  四、中醫之戰:完全否定和過分夸大都不是科學態度

  發生在英國的中藥事件,在中國引起了人們對“中醫不是僞科學”的激辯。2006年2月,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在專業網站發表《告别中醫中藥》一文,號召大家讓中醫退出國家醫療體制,引發一場中醫存廢之争的大論戰。中醫“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取消中醫是“無知”,取消中醫者“没有資格以科學的代言人自居”。取消中醫的主張“注定要失敗”。

  完全否定中醫,不切合實際;過分夸大中醫,缺乏充分理由。中醫關乎民生,對中醫存廢的思考更需要對科學精神的追索。在韓國已經將韓醫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同時,中國却在進行這一場無意義的論争,實在讓普通大衆懷疑這些持懷疑態度的專家們是不是吃飽了撑得没事幹了。


  五、惡搞:劍走偏鋒,戲侮嚴肅,戲侮文化

  回顧2006年的惡搞事件,讓我們爲社會文化的現狀擔憂,足以引起人們的焦慮和警惕。以對電影《無極》惡搞的視頻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開始,引發了惡搞的狂潮:一會兒是“四大名著遭惡搞”,一會兒是“紅色影片遭惡搞”,一會兒是“偉大詩人屈原被惡搞”,一會兒是“古代詩歌遭惡搞”,一會兒是“孔子遭惡搞”……一時間,“惡搞”幾乎充滿了人們的視聽空間。許多人在“惡搞”上表現了極爲發達的創造力,他們不是渴望創造“和時代相匹配的偉大作品”,而是劍走偏鋒,把創造力、想象力用在了“惡搞”上,用在了“戲侮嚴肅”、“戲侮文化”上。當“惡搞”越過了人類公認的道德、倫理、精神界限,公認的文化理念,“惡搞”也就必然没有了它的存在意義。


  六、孔子標準像:利於傳播儒家思想和學説

  2006年流行爲中國古代聖賢、英雄塑造標準像。9月23日,在孔子誕辰2557週年紀念日前夕,在衆多藝術家、學者等人的争議聲中,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向全球正式發佈了孔子標準像定稿。隨後,山東惠民縣揭幕了孫武標準像,山西解州宣稱他們即將製作關羽標準像,遼陽曹雪芹紀念也要推出曹雪芹標準像。

  這些“聖人”究竟是不是需要標準像?對於精神匱乏的現代文化生活來説,他們的精神真的能够通過標準像澤福人類,還是僅僅是澤福其徵集者呢?一些學者認爲,作爲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説的創始人,孔子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樣貌。因此,我們要傳播普及的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至於孔子長的什麽樣,對樹立孔子的形象無關緊要。中國孔子基金會有關負責人則表示,向全球發佈孔子標準像僅是爲文化傳播和交流提供統一載體,不是商業行爲。其設計也並非完全没有歷史根據。中國孔子基金會發佈孔子標準像的主要目的在於能讓全世界對孔子有一個比較一致的印象,進而有利於傳播其思想和學説。


  七、學術腐敗: 野火依舊蔓延

  1月,一篇名爲《四川大學海歸教授丘小慶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造假蒙人》的帖子在網上發出,川大教授丘小慶卷入學術造假旋渦。3月,清華大學教授劉輝涉嫌學術造假被免職。同月,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實名發表《就魏於全院士發表假論文問題致中國科學院的公開信》,公開質疑四川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魏於全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雜誌上的兩篇重要論文造假。4月,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杰因涉嫌履歷造假被免職。

  嚴格説來,學術腐敗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在全社會誠信度大面積缺失、教育産業化、高校行政化、教授官場化、評價體系數量化的情况下,學術造假似乎在所難免。或許,從制度上着手,爲每個從業者建立誠信檔案,是可供選擇的辦法。一旦違規,永遠出局,你看誰還敢再犯?


  八、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爲震動中國高層

  “中國人,便後請冲水”,“請安静”,“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遊客成爲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亂丢垃圾,坐公交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衆脱鞋脱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遊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人民群衆反應强烈。


  九.醫療飲食衛生:我們什麽時候才會有安全感 

  醜聞1:博士倫等品牌隱形眼鏡護理液霉菌污染;醜聞2:多寶魚使用國際違禁含有致癌物質藥物;醜聞3:上海數百人瘦肉精中毒;醜聞4:化妝品中含違禁物質,引發化妝品界的强烈震動;醜聞5:“眼保姆”廣告欺騙消費者;醜聞6:齊二藥和欣弗藥品害人事件。

  這些案件的發作過程顯示,監督管理部門經常形同虚設,具有明顯的瀆職和不作爲傾向,這才是對整個社會的最大危害。想想看,如果監督管理部門一直睁大雙眼,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還會有這麽惡劣的質量事故嗎?可以想見,如果不追究監督管理部門的責任,相關官員仍然會繼續優哉樂哉,類似齊二藥和欣弗的事件還會再次發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