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英國培訓學習啓示録



  吴劍平

  2006年9月至10月,我有幸作爲廣東省高中校長2006年第一批赴英國培訓的成員,參加了由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廣東省高中校長赴英國的培訓學習。培訓分國内培訓和國外培訓兩個階段進行。經過十多天的國内培訓後,我們遠赴重洋,前往素有“世界基礎教育改革先鋒”之稱的英國,進行爲期三周的國外培訓。期間,我們在英國劍橋“東部領導藝術中心 (Eastern  Leadership  Centre) ”接受培訓,先後到Suffolk郡的首府Ipswich 市的St Mary’s  School 等三所小學,Northgate  High  School等兩所中學和Otley college 這所職業技術學院及著名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等參觀考察學習,並在Claydon High School 進行了爲期五天的掛職,通過聽課、訪談、聽講座、交流等方式,初步瞭解了英國的學校管理、教師培訓和課程改革等教育方面的現狀,真切地感受到中英教育的差异,心中頗有感悟。英國政府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經濟發展、較爲完善的管理體系,成就了今天的英國基礎教育,其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體制、管理策略和教育績效給我們正在發展中的基礎教育以諸多啓示,對改善我們的學校教育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學生培養特色化


  (一)成功的公民教育和行爲教育。我國的公民教育和行爲教育多流於形式,停留在説教層面,過於政治化和概念化。這固然受中國國情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學校對學生公民教育不够重視和缺乏整體規劃也是原因之一,加上家長從來只以分數論英雄,這些都造成了學生的公民意識澹薄和行爲缺失。

  在英國,我們先後到過多間學校,所到之處環境優美,整潔衛生,纖塵不染;學生們彬彬有禮,守行爲懂規則,活潑開朗,樂學而富有朝氣,我們每到一所學校均是由學生幹部帶領參觀校容校貌,他們熱情大方,工作表現十分出色。學生的禮儀、行爲習慣、道德水平、規則意識和好學作風遠遠勝出中國。這有賴於從幼兒園開始的良好的公民意識培養。

  其一孩子們從小就受到責任教育。教師要求孩子們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爲要做出承諾,並簽上自己的姓名。孩子們良好的行爲會被記録在“表揚本”上,不良的行爲會被記録在“行爲本”上。長此以往,孩子們就知道什麽是好的行爲,什麽是不好的行爲,這種是非觀念的建立對於混沌未開的孩子的啓蒙意義尤其重大。

  其二孩子們還被教育要遵紀守法。英國對學生的行爲規範有嚴格的要求,包括頭髮樣式,校服穿着,手機使用,集會及課堂紀律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各學科也訂出本學科的學習要求,這些要求都通俗明瞭地張貼在課室和走廊等位置。所以,英國的學生看上去很自由,但他們同樣是講究規章制度的,我們每到一所學校,即使是掛職的Claydon高中,每次我們進校門時,總要登記名字;且學校的大門及主要的房子,都設了密碼門,雖然我們看不見高高的圍墻,但却給人以很安全的感覺。同時,英國的基礎教育重視尊重别人的教育,若孩子有不尊重别人或不樂於傾聽的行爲,就要把玩停下來,由教師對他進行深入淺出的教育,直到他認識錯誤爲止。學生違紀時,學校也有嚴厲的懲罰措施,比如把學生關到學校設立的“行爲矯正室”,由教輔人員協助教育,更爲嚴重者就讓其家長帶回家中反思一段時間甚至到開除等。

  其三公民教育與宗教相結合。這種模式是英國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他們十分注重思想教育,尤其是宗教教育,常利用周一早上的集合爲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宗教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等,有的學校還在學生每天回校後的20分鐘分班分級進行公民教育。宗教教育雖然没有作爲一門基礎課程出現在國家課程中,但却被列爲法定的課程領域。老師們特别注重學生的内心感受、情感需要及對行爲約束的要求,進行道德教育的形式活潑而不機械,内容具體而不空洞,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

  其四實施全民素質教育。“每個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幾乎是我們在英國培訓期間最熟悉的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重要”的理念體現在對於學生個體的尊重、理解與支持,不僅指向家庭貧困或學習困難的弱勢群體,同時也指向有發展潜力、智力超常發展的學生;不僅指向本民族,同時也指向所有需要享受教育的各種膚色的孩子。英國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這種民族差异、文化差异、家庭差异往往給教育帶來諸多挑戰,也正基於此,英國政府提出了全民教育,倡導“每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並通過系統的工作實現了對學校的支持與有效幫助。英國的中小學教育不是只關心“尖子”學生,爲高一級學校提供專門化的、精英式的服務,也不是僅以培養出獲奬學生、考上名牌大學或後來成爲著名人物的少數學生爲榮,,而是致力於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爲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定的基礎。在Claydon高中掛職期間,當我們向校長詢問教育當局、社區和家長會不會用該校有多少學生能考入名牌大學來評價學校的辦學水平時,這位幹了20多年的女校長一下子就説了多個“NO”。的確,在英國的中小學裏,我們强烈地感受到從校長到老師,無論是在教育觀念上,還是在行動中都具有一種對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和生命價值的關愛意識,教育是促進每個人成長的力量,是活生生的具體個人生命歷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英國的中小學都會爲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專門的服務,在有些情况下,這種服務甚至是一對一的,學校和教育當局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五對孩子們實行賞識教育。孩子們有良好的表現,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即使孩子們的表現不够好,也不允許大聲責駡他們,而是主動去幫助他們,如教師對個别學生的疏忽、走神給予善意却不失嚴格的提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和被信任,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老師們堅信,只有心中有愛的孩子,才會愛别人,才有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在翻閲學生的作業本時發現,教師對學生的練習、作業批改未看到用“×”、”NO”等評價,而是毫不吝惜地用“Good ”、“Very  good ”、 “OK”、 “Lovely” 、“Wenderful” 、“Nice”、“All  right” 、“Excellent”等贊美的語言。

  (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個人的能力永遠是有限的,而在一個團隊裏,集腋成裘,每個人的才能方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就能被培養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在Northgate  High  School裏,有學生自發形成的學生互助組織,他們將成績好的學生組織起來,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同時把每個年級學生根據不同的生活領域分爲四組,高年級的學生做低年級學生的領隊,既加强了學生間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互助意識,也盤活了學校的人力資源,還讓學校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承。課堂上常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開放式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最後的成果是集體的智慧,合作取得的成效也是明顯的。體育課的小組競技活動是培養團隊精神的重要課程;音樂課和藝術課上,老師强調要小組成員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和完成一幅圖畫。上課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經小組討論後,有的學生去查看參考書,有的學生上網尋找資料,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務後,才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老師的作業。這樣不但教會了學生如何去發現問題,解决問題,而且教會了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互相合作,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學生較强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爲,學生的所謂“發展”應該包括“觀察力、思維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三個内容,只有手腦聯合才能産生智慧。

  在英國,我們看到,中學階段的學生必須參加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用一定的時間到當地的職業技術學院去學習如烹飪、獸醫以及園藝等職業課程。我們在Claydon High School掛職期間,陪伴我們的學校職員就是另一所高中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她正在此從事實習工作,而這種工作經歷有助於她昇入大學。巧合的是,她是來自我們順德家鄉的小移民。

  英國教育理念的基礎是不僅僅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更把培養人放在首位,讓學生學會學習並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用他們的話就是“教育是爲了創造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們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年學生喜歡活動,喜歡動手。他們希望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自己的才華得到展示。面對這樣的教育教學對象,爲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英國的學校特别注意采取適合青年學生特色的方式方法去展開活動,從學科的特色出發,開展實驗、參觀、觀察、實踐以及許多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課程設置上看,在英國,除了英語、數學、科學這三門核心課程和信息與傳播技術(ICT)、體育、宗教、公民教育等一些必修課程之外,開設了大量的自然、人文科學及想象和手工課程、職業教育課程等選修課程:如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歷史、地理、戲劇、舞蹈、服裝設計、環境、健康、語言、安全、美容美發、美食(比如我們看到學生在校學做麵包及蛋糕等)、汽車維修、木工、電工、模具、攝影、動物飼養、廣告等等。從教學效果看,這些課程的授課教師都很出色,每一節課都有創新的内容,引導學生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這些動手動腦的活動過程,既是滿足學生動手欲望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進行體驗、探索、應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發展智力的過程。經歷了這些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相當復雜的,有些人總希望能總結出一些很具體的内容,以爲只要教了這些具體内容,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提高了,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把能力“知識化”了,把動手能力的培養簡化成知識的“背誦”。這樣做,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


  二、資源利用最大化


  (一)强烈的辦學成本概念。由於教育長期以來被人們視爲消費和福利,只有投入,没有産出。教育機構作爲非營利機構,既無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動力,又無提高效率的壓力,所以教育效率的問題長期被國人所忽視。而在英國,評價一所學校辦得是否成功,除了質量指標,還有經濟指標,如教育投入與産出的比率指標和由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利用率等組成的數量指標等。

  英國學校的資源利用率很高。雖然英國政府高度重視對基礎教育的投入,2005年教育投入占國民生産總值(GDP)的5.3%,但英國學校講求實效的辦學理念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强調了成本概念,學校在資金的安排上會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價值。我們參觀過的英國學校多數都是平房式和兩三層的樓房,都没有宏偉的校門,只是在路邊竪塊牌子或在墻上寫上校名就是校門了。學校在經費安排上,80%作爲人力成本,用於教師薪金的支付,其餘部分用於學生身上。英國學校的體育、藝術、職業教育等公共設施與社區融爲一體,節約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益。學校的資源向社會開放,如Northgate High  School的藝術室、體育館、音樂室及各種技能訓練室,每周有2-4個晚上向居民開放,爲居民的藝術深造、繼續訓練提供場地,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在掛職的Claydon高中裏,我們看到既是會議廳,也是餐廳,更是學生活動場所的這樣一個多功能場館:這裏早上是學生早會的地方,上課期間是學生排練戲劇、遊戲的地方,中午是用膳的飯堂,餐後是學生休息的地方,下午體育老師組織學生擺上乒乓球臺或者移動的籃球架,這裏就是體育活動室了,甚至還是接待外賓的會議室,場館的使用率極高。英國學校的計劃性和管理效率也很强,每做一件事總有詳細的行動計劃,比如我們第一天到掛職的Claydon High School,校長已把我們掛職期間的詳細安排印發給我們,每一個時間段做什麽,誰負責接待,一目了然,更讓我們喫驚的是校長把她自己一周每天從早到晚的詳細安排都印發給了我們。

  (二)充分利用社區和社會資源。英國的中小學擁有廣泛而有效的社會支持體系,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家長、學校與地方教育部門、公共管理部門以及民間組織間的協調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英國政府的社會化學習資源在教育中實現瞭高度共享。全國各地政府投資興建了100多個城市學習中心,社區所有的俱樂部、體育場、圖書館、科學館、博物館均免費向學生開放,英國政府還在每所城市建有青少年户外活動中心,供中小學生開展户外活動用。這既節約了學校的辦學成本,又提高了公共資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在利用社會資源方面,一是校董會成員除教師代表外,其他成員來自社區代表和家長代表,校董會成員都是義務爲學校服務的。二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利用家長來參與學校管理。三是在校際間,經濟實現了共享,資源實現了共用,學校之間組成教育集群,互派教師,優勢互補,高級教師等可以每周抽出一天到合作伙伴小學、初中或需要幫助的學校去開展教學指導與課題研究。令我們有點意外的是,英國中小學制定發展計劃並不僅僅被看成是校長的事,既有董事會的積極參與,更有社區與校外人士的熱心幫助。在參觀Sir John Leman高中時,我們就得到了一份由一位企業家爲該校制定的2006-2007年學校發展計劃,内容詳盡多達六頁。在Northgate  High  School參觀時,被學校按排與我們座談的一個公司的老闆的一番話更讓我們感到震撼:“學校要接待一批重要的朋友,他們需要我來參與,我可以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不做,因爲這是一件比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

     教育當局下屬的許多機構都積極在資源建設與開發等方面爲學校、教師、學生提供幫助。每所中學也都有職業學院與他們結成伙伴關係,中學參加選修的學生每周有一天要到職院學習,職院開設的課程與實際密切聯繫,我們在職院裏看到有的學生穿着工作服在學徹磚建房,有的學生在動物課室學養兔、養猪、養狗,有的在研究蛇與蜘蛛,有的學生在室外進行園林設計與施工及如何上油漆,還有的學生開着機器在掃落葉……

  (三)注重校園文化氛圍建設。走進英國的學校我們無不爲他們的校園文化和教室文化所折服。英國校園文化氛圍建設的體現和作用一是傳承歷史,詳細記述有關學校的人和事;二是學校標誌醒目,雖然多數英國學校的校門簡檏,但校徽通常掛在很醒目的位置上,學校標誌舉目可見,校内許多地方都有。三是充分利用到每一面墻壁去構建校園文化氛圍,真正突顯了讓校園每一面墻壁都會説話。英國學校的校舍大多比較古老,但樓内、走廊、過道墻壁上琳琅滿目的師生字畫作品、手工製作及學習作業等却讓人眼前一亮。或是張貼着校史和宣傳資料,或是貼着學生自己最滿意的相片等。每個教室的布置也十分實用而温馨。學生的繪畫以及電腦作品等被展出在公共場所,是對學生興趣的再激發,使他們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中。


  三、授課方式多樣化


  在未實行新課程改革之前的中國學校多采用“一言堂”“滿堂灌”等授課方式,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實行新課改後,這種現象得以改善。教師從過去僅作爲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成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英國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令我們難忘。

  (一)開放式教學。英國的課堂教學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意與社會生産、生活實踐相聯繫,老師們樂於傾聽學生的意見,課堂多采用互動和交流等方式,强調課内外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教師在上課時的教學組織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小組討論、個别對話、大組競賽、講故事、集體活動、情景表演和練習實踐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課堂教學程序通常是教師提出問題作必要的講解後,先在小組内展開討論,然後通過遊戲等形式進行小組間的討論,最後由教師評價。討論及遊戲熱烈而有趣,氣氛活躍,大家各抒已見,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大家在争論中學習,既能激發個人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見地。如在我們掛職的Claydon  High  School,有一堂科學課,内容是電子方面,老師爲了讓學生理解電流方面的有關知識,就設計了一個遊戲,請了幾位學生扮演電子,體驗電流的變化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又如,有一節表演藝術課,老師就讓學生根據劇本中的人物描寫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小班化教學。在英國,中小學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少,小學的規模由50至500人不等,中學的規模由600到2000人不等,我們參觀過一所小學,全校只有68名學生,規模很小。學校裏每班的學生人數最多不超過30人,上選修課時人數會更少,有的只有幾個人,真正實行小班化教學。每個年級每個學科原則上都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來分班,各學科上課都實行“走班制”。由於學生人數少,教師就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照顧到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從而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

  (三)教與學的高度統一。在英國的學校裏,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是教學的主旋律。老師不只是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處理各種信息。師生之間是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内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英國的教師絶大部分是有碩士、博士或雙學位的,而且勞動强度也很大,實行蹲校坐班制,每天工作時間從早上八點至下午四點(含每天要提前到校參加晨會),中午只有約1小時的午餐午休時間,老師在校内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等,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班上。中學實行分層教學走班制,學校對每一門學科都會提出詳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建議。一個教師通常要教幾個科目,而且每個科目還需要寫幾個教學教案。工作量一般一周20節左右,每節50分鐘或1小時,還要求每天寫詳細教案、批改作業、寫計劃等,但學校並没有額外的奬金補貼教師。在英國基礎教育的體驗學習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英國的老師工作是苦是累的,也是樂的,感受到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情趣,感受到英國教師的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的境界,感受到英國教師群體的責任心和進取心,感受到英國教師的敬業、勤業、創業的精神狀態。

     

  四、校長職業化


  我國公辦學校的校長由行政機關任命,而且有行政級别,“市屬校長處級待遇,區屬校長科級待遇”,校長是一個職位而不是一種職業,這樣自然會在學校營造出一種“官味”,讓本應“書卷味”濃一些的校長變得“官僚味”甚濃。

  在英國,校長是一種職業,實行的是“職業校長制”。校長的聘任是由校董(監)會去完成,地方政府主要是提出校長標準,一般不參與校長的聘任工作。選聘校長時,首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有意者憑“校長資格證書(NPQH)”,個人申請,經校董會、校監會嚴格按有關程序進行考核後任命。校長向校董會和地方教育部門負責,定期向其述職。英國的校長隊伍在人才儲備上比我們强,呈現競争的態勢,他們的高級教師都可以通過申請進修來獲得校長上崗資格。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管理的核心人物,對學校的各項工作負責,擁有教師聘用、考核、奬懲權,擁有學校經費的安排使用權。但對於一些比較差的學校,有可能没人去應聘,對此,政府將會委派一名優秀的校長去該校工作,這在英國是很平常的,被任命者都因此而自豪,認爲這是一種榮耀,是政府對他們的信任,是對他們最高的奬勵,當然其待遇也是最高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便於傳揚優秀校長的辦學思想、辦學經驗,從而把這些所謂“差”的學校管理好,以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校長職業化是當今時代人力資源資本化的反映 ,是教育競争公開化的反映,也是學校功能擴大化的反映。好的校長是一種稀缺的教育資源,在英國一般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一般教師年收入在1.9萬英鎊左右,劍橋大學一個博導的年薪是4萬多英鎊,而中小學校長的年薪在6-10萬英鎊之間,是教師的3-5倍,這比企業中老闆工資是員工的2-4倍還要高。我們參觀的Stowmarket  High School的校長年薪7萬多英鎊,由於原校長即將退休,故該校公開選聘校長,而應聘着寥寥,本校的兩位副校長也没有參與,究其原因,是當一名職業校長,既要管理老師和學生,又要管理經濟環境;既要對老師和學生負責,又要對學校董事、社會和政府負責,壓力太大所致。我們在英國接觸的多位校長年紀都較大,没有一個比我們年輕,這固然跟在英國當校長需要較深資歷有關,也跟校長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年輕人不願承受不無關係。

  隨着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呼唤着“職業校長”的脱穎而出。改變目前由政府行政部門對基層教育事務包攬一切、校長由行政部門一紙任命的現狀,讓既有豐富學校管理實踐經驗,又熟練掌握現代前沿教育理論的專門人才作爲學校管理的代理人,是一條勢在必行的路子。

  此外,英國辦學體制中政府出色的管理服務也是值得我們參考的辦學模式。在英國,國家對教育的領導更多體現爲一種支持,對教育的管理更多表現爲一種服務。政府爲學校服務,學校爲教師服務,教師爲學生服務。這體現在:一是政府在經費上給予學校足够的保证,確保辦學條件的均衡化。二是給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政府不干預學校的用人和經費使用權。三是倡導全員性的服務,政府爲學校的規劃、教師培訓、新技術維護、教學方法改進、家庭教育改善、特殊學生的輔導提供服務場所。英國還十分重視特色學校的打造,在我們參觀過的幾所學校,分别有語言、藝術和體育特色學校,同時,我們還深刻感受到英國人的時間觀和效率觀,感到對他人和自身時間的尊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而且英國的環保教育也做得很好,常見藍天白雲、清澈河水、鳥語花香、風光如畫,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總之,英國的教育值得學習借鑒的還有很多。

  上述是英國培訓學習給予我的啓示,這並没有“外國的月亮總比中國的圓”的意思,只是將所看所思所感與同行分享。中國人口衆多,教育資源不均衡,我們只有從國情出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才能使中國走上教育强國之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