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走好提筆前的第一步



  ——高考話題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文學社講稿  主講:練建華

  (一) 話題作文的審題:

  話題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闡釋性話語+話題核心詞+寫作要求”搆成。“材料”主要用來引出話題,同時對話題的走向起導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語”主要是啓發審題立意,打開寫作思路;“要求”則是寫作時注意的事項,寫作時不可輕視。話題作文審題包括:審材料,審提示,審話題,審要求。最關鍵的是審話題,包括審準話題的寫作範圍與寫作重點。

  ⑴單個詞語型話題:其話題本身是一個字或詞語。名詞要注意其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如:“臉”本義“人臉部”,引申義“表情,情感”(媽媽的臉指媽媽的關愛),比喻義“面貌”(城市的臉)。形容詞與動詞話題,寫作時根據立意,補出主語或賓語後,按後面的主謂短語和動賓短語的方法確定寫作範圍與重點。

  ⑵偏正短語型話題:正部是寫作的重點,偏部限定寫作範圍。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寫作的重點,“生存”限定寫作範圍,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動賓短語型話題:動詞是寫作的重點,賓語是論述的對象範圍。如:戰勝誘惑,“戰勝”是寫作的重點(爲什麽要戰勝,怎麽樣戰勝),“誘惑”限定戰勝的對象只能是“誘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謂短語型話題:謂語是寫作的重點,主語表示謂語論述的對象。如:答案豐富多彩,“豐富多彩”是寫作的重點,“答案”則限制豐富多彩的對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並列短語型話題:主要是關係型話題,寫作時以一者爲主,兩個方面對比貫穿全文。關係型話題的主要關係有:①依存關係,如《看到自己與看到别人》;②主次關係《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③取舍關係,如《材與非材》;④條件關係,如《人文素養與自我發展》。

  ⑹完整句子型話題:以謂語爲寫作重點,同時注意主語,賓語和修飾語對對象和範圍的限制。如:細節决定成敗,謂語“决定”是寫作重點(爲什麽决定,怎麽樣决定),“細節”“成敗”則表示“决定”的範圍對象。

  (7)材料隱含型話題:只提供材料(提示),不給出明確具體的話題,話題隱含於材料(提示)中。此類話題作文應注意深入把握材料與提示所反映出來的觀點,然後以此爲話題寫作文。

  特别强調:審題時,要注意話題中的詞語的本義、比喻義、引伸義或其它特殊意義。深入準確地挖掘這些含義,往往會使文章立意深遠深刻。如:以“最美的顔色”爲話題(標題)。這裏的“顔色”,當然可以指紅白藍等具體色彩,但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這裏的“顔色”還可以有更深刻的意思。説某種顔色最美,一定是和某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相聯繫。因此我們可以説“本色”最美,因爲保持本色難能可貴,從而可引發我們對社會腐敗問題的批判;我們還可以認爲“羞色”最美,因爲它爲人類所獨有,從而可引出我們對社會道德問題的思考;還可以説亮色最美,因爲它是其它事物趕不上的,從而可引出我們對我們所從事的如何有自己的特色的思考。這樣,文章立意就會高遠。2006年高考作文題《我想握住你的手》(06年上海),走與停(06年重慶),肩  膀(06年遼寧),江蘇〈〈人與路〉〉等,話題中都包含有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

  (二)   高考作文的立意(中心觀點的確立)

  無論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都須意在筆先。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觀點。高考作文的立意不僅要正確,也要準確,亦即切合命題者的要求。論點的提煉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外,更重要的是審準作文的題意。本節主要談一談話題作文確立文章的中心觀點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下節着重介紹分論點的提煉):

  (一)話題作文的立意(中心觀點的確立): 

  話題作文的立意應考慮的幾個方向:一是使話題要表達的主題更加明確;一是使話題要表達的主題更加具體;一是使話題要表達的主題易於深化;一是使話題要表達的主題更爲新穎。從話題作文的話題結構特點看,話題可分爲詞語型話題、句子型話題、關係型話題。 

  ⑴詞語型話題(包括獨詞類,偏正短語類)的立意:

  詞語型話題,中心論點可用其造句進行提煉。對話題采用“前添加,後添加,中間添加”的辦法(添加定語狀語等修飾語,或添加主謂賓等主幹成分),“寬題走窄”,使話題更具體明確,或把話題補充爲一個句子。那麽,文章的立意也就出來了。如:話題“臉”(05江西)

  ■擴展爲短語:媽媽的臉,孔繁森的臉,曹操的臉;城市的臉,中國的臉,地球的臉;美化臉部,化裝臉部;美麗的臉,醜陋的臉。

  ■擴展爲句子:我希望有一張天使的臉;笑容,寫在臉上;三國史是一部“臉”史;請你收起僞善的臉;改革開放的成果展露在人們的臉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東卷的話題“雙贏的智慧”,我們就可以造出這樣一些句子來:經商中需要雙贏的智慧,中國對外交往中也需要雙贏的智慧,人際交往中更需要雙贏的智慧;集體和個人應實現雙贏的智慧,雙贏的智慧來自雙方共同的需要,雙贏的智慧可以實現共同發展……這樣一來,思路展開了,理解話題也就變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來了。

  ⑵句子型話題(包括主謂短語類,動賓短語類)的立意

  句子型話題,其本身就是中心論點,但任須通過添加不同類型的六種成分具體化,從而列舉出不同的立意。話題:雕琢心中的天使。 

  ■從對象的角度添加:

  誰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語或通過添加不同的類屬定語細化主語——(我,媽媽,孔子,叢飛,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從原因的角度添加:

  爲什麽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給謂語“雕琢”添加各個層面的原因狀語——因爲(責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個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從辦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樣雕琢心中的天使?給謂語“雕琢”添加各種的方式狀語——(用愛,用奉獻,用執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堅强,用獻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從賓語的類屬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麽樣的天使?從賓語的類屬角度添加定語——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純真,貢獻巨大)的天使

  ■從後果(意義)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會怎麽樣?在話題後面添加詞語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會美好;天地寬廣,人際和諧,社會進步—)

  ⑶關係型話題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搆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搆成話題的詞和詞、短語和短語之間的特定關係。這種關係即爲中心論點。

   1.對立統一關係:就是各要素單一來看是對立矛盾的,但實質上它們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也可稱之爲無此無彼式。如“自由與紀律”這個話題,辨证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没有“自由”無所謂“紀律”,没有“紀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對立統一。當然,根據這種關係可變通理解爲:没有紀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約束。

   2.是非取舍關係:即指關係型話題的諸要素之間是一是一非、一對一錯的關係,對它們只能有所取舍選擇。也可稱之爲有此無彼式。對“自信·自滿·自負”,我們應理解爲“要自信,不能自滿,更不能自負”。

  3.辯證關係:即指搆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着某種關係,但這種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可稱之爲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與成功”這個話題,我們可理解爲“成功來自痛苦的磨礪”。但痛苦之後不全是成功,成功也並非全部源自痛苦。

  4.並列共存關係:即指搆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着一種平等並列的關係,幾個要素可以同時共存。也可稱之爲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須理解爲“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於調和矛盾,與别人和諧相處,同時又要有不同於别人的獨立見解,不能隨風倒、隨大流”。

  5.條件結果關係:即話題兩個要素之間爲一是其中另一個的條件。也可稱這爲有此就有彼式。

  (三)審題與立意要注意的問題

  立意也要從審話題和審引言兩個方面入手。一般來講,有些話題的核心語是“觀點型”的,也即話題語本身包涵着某種觀點,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儲蓄美德”“珍愛生命”等,文章的立意自然可以與此一致,並要求具體化。 

  話題核心語大部分是“範圍型”的。如“誠信”“生命”“家園”“如果没有”“禮貌”“生命的價值”“愛的禮物”“成熟的標誌”“我的精神空間”等等都是給定了一個行文的範圍,中心觀點的確立是否就可以隨意處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話題給定了範圍的前提下,立意一定要考慮到提示語的要求或暗示。如一道話題作文題目,話題爲“乘客心態”,材料大意爲:上車的時候,乘客們没擠上車的只希望自己擠上車就行了,擠上了車没有座位的有希望能有座位,有座位的則希望有能躺的地方。很顯然,話題中“乘客心態”指不知足(褒義貶義都可)的心態,不能泛化。有一些話題作文的提示語部分不僅提示了基本觀點,甚至連分論點也可以直接提取出來,我們怎麽能將這麽寶貴的提示材料視而不見棄之不顧呢?

  當然,一般來説,話題作文可以不必過份拘泥於引言材料,但爲穩妥起見,筆者建議大家還是緊扣話題核心語和引言的提示來立意行文,力求穩中求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