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夢裏江南



  高三(1)班   羅銘濤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題記


  掌燈時分,疲勞不堪的我更覺得汽車的喧囂是多麽令人煩躁,被城市建築包圍的内心,分明覺察到“窒息”的苦苦相迫,我却無力抗拒。

  抛開念頭/收集石頭/出走都市到了時候/走在地球/呼叫着/聯絡我的天使結伴逃走……

  我想作一次詩意的尋找,讓夢裏水鄉縈繞江南少女的柔情。於是,在心靈的恬然裏,我輕輕捧起一個水鄉的夢。江南烟雨,小船在那悠悠的河上,摇晃街燈的昏黄。那一拱如虹卧碧的石橋聆聽着吱呀櫓聲,和那青石鋪就的小巷一樣,縫隙處青苔斑駁。星星點點的雨,灑在屋檐上,水滴沿着黑色瓦稜墜落。於是屋檐就流下晶瑩的泪,但在不經意間,它却奏響自然的天籟。緩緩上昇的炊烟和富有節奏的洗衣聲,年深月久,經不起細琢。緑霧縈繞的榕樹,爲乘凉的人們提供好地方,在烟雨中訴説歲月的情懷。遠處的小山,深深淺淺的緑,爲生命的純净添上了緑色的夢幻。整個水鄉有如一幅水墨淡彩畫,渲染着悠閒的情,滲透出繾綣之氣。

  如果説烟雨中的水鄉是一幅水墨淡彩,那麽無雨的水鄉之美别具風情。天高雲淡,雀鳥用雙翼劃出自由的無悔與執着。小山不再是雲烟氤氲,清新的緑,把生命譜寫成一片絢麗的追求。如水的時間在長巷小河裏汩汩流淌,對幸福有着渴盼與熱情的人們成了時間裏的一尾尾游魚,向美好生活的更深處奮力劃動尾巴,讓水鄉泛起了有如《清明上河圖》般的繁華。

  臨近荷香幽淡的小池,品讀王維詩;步入夜色如水的竹林,拂動緑琴弦。明月帶鐘聲,人卧冰壺影裏賞桂花;山水留笛音,鳥飛錦綉圍中尋牛郎。多情的江南,在那青山緑水間吟誦着飛絮般輕颺的詩句。然而,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那極爲淳檏的水鄉之人。

  清晨,一位少婦優雅地扛着一臉盆的衣服從小巷深處走來,或許是愛情的甜蜜,或許是親情的温馨,她笑着,没有矯揉造作,也不是嫵媚迎人,恬淡質檏,讓幸福在她臉上盪漾,也沁入我的心扉。伏爾泰所描寫的那位托水瓶的村姑,戴望舒所記述的夾着丁香花靈氣的姑娘,會不會就像我看見的這位少婦呢?

  黄昏,一位船夫悠然地在船上吹起長笛。音符清晰而温柔地飄動,它們如此婉約的美麗,在那碧緑的河面飛舞,撩動着路人的心弦。我忍不住與這瀟灑的船夫打招呼,他放下手中的長笛,怡然一笑,看見夕陽下的背影在他身前延長,一瞬間,我若有所悟……

  夜深人静。夢裏的江南,如此讓人心曠神怡,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那裏剛降下暮春的明月輕雲,又卷起盛夏的山林竹濤;剛送來初秋的桂花香風,又展現寒冬的水仙丰韵——精緻的水鄉,揮灑着和諧的美麗。


  點評:本文從坐車“窒息”寫起,宕開一筆,從多角度描寫江南美景,多幅畫面的融合,人與自然的融合。文中有詩,文中有畫,把自己對江南的柔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本文從語言上,從布局謀篇上都是一篇優秀之作。

  (指導老師:馮少杏)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