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爲復旦公學。“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强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爲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内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爲“國立”,1946年,學校又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復旦大學成爲文理科綜合性大學。 

  復旦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享譽海内外的全國重點大學,歷經9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爲一所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復旦大學直屬中國國家教育部領導,是國家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1994年5月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同建設復旦大學。1994年、1996年復旦分别通過了“211工程”部門和項目論证。 

  復旦大學現任校長爲王生洪教授,黨委書記爲秦紹德教授,名譽校長爲中國科學院院士蘇步青教授。 

  復旦大學現有人文學院、新聞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7個學院。設有34個係、近40個研究所及50多個跨係科的研究中心,還設有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全校共有48個本科專業、102個碩士學位點、50個博士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6個全國重點學科,8個本科專業被定爲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復旦大學現有各類學生20680人,其中本科生8741人,碩士、博士生4355人;外國留學生729人;各類成人教育在校生6532人。 

  復旦大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在衆多學科中,既有享譽四海、造詣彌深的老學者、又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在學校現有1650位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近110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07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 

  復旦大學是國際上有影響的學術中心之一。自1995年以來,理科發表學術論文近7000篇,出版專著200多部,鑒定科研成果200多項,獲150多項各類科技奬勵(其中國家級20多項),批準專利數50多項。文科發表論文6000多篇,出版各類著作900多部,鑒定科研成果60多項,獲200多項省部級科研奬勵,其中有5項成果獲1999年全國首届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優秀成果奬。 

  復旦大學還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 

  復旦大學以“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爲校風,以“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爲學風;尊師重教、教書育人、尊崇學術、自覺求知己蔚然成風,素有“學在復旦”之美譽。復旦大學學生學習刻苦,思想活躍,課餘活動豐富多彩。現有話劇團、文學社、法學社、國際問題研究會、書畫協會等60多個學生社團。 

  復旦大學目前占地近100公頃,校舍建築面積7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産近9億元,有近80個實驗室和一批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學校現有藏書近400萬册,期刊總數超過2萬種。 

  乳虎嘯谷,蛟龍騰淵。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復旦大學喜獲新的發展機遇:1999年7月,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簽訂重點建設協議,復旦大學獲得12億元人民幣投資。江澤民總書記題詞“面向21世紀,把復旦大學建設成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綜合性大學”,學校正以此爲奮斗目標,制定了“復旦大學三年行動計劃”,力争把復旦建成一所立足上海的、國内一流、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的“精品大學”。 

  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