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曹雪芹與《紅樓夢》



  越劇、京劇、評劇、電影、電視劇……幾乎所有表演藝術形式都移植過《紅樓夢》這部享譽中外的長篇小説。這部小説的作者是中國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爲滿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

  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内部政治鬥争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頫以“行爲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産抄没。曹頫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餘。這時,曹雪芹隨着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

  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凉,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着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干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殀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干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説法)。

  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横,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贊説:“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説:“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説:“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餘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託了胸中鬱積着的不平之氣。

  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説的創作。《紅樓夢》寫於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鈔本流傳。1791年,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書120回,書名改爲《紅樓夢》。小説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從中表現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漸趨崩潰的社會真實内幕,反映了那個時代對個性解放和人權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紅樓夢》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自然、逼真地叙述和描寫了豐富的現實社會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作者善於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根據人物身份地位刻畫人物,又善於以藝術氛圍烘託人物内心情緒。他筆下的人物,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賈寶玉,孤芳自賞、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賢淑善良又巧於迎合的薛寶釵,潑辣、狠毒的王熙鳳,逆來順受的尤二姐,剛烈不屈的尤三姐等無一不是栩栩如生。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畫上,作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將美與醜、虚與實、統治與被統治的描寫相互補充,創造出一個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藝術世界。《紅樓夢》語言簡潔純净,準確傳神而多彩,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書中詩詞歌賦的運用,對人物塑造、情節展開起了很好的作用。《紅樓夢》的光輝成就達到中國古典小説的頂峰,對後世家庭社會小説有極大影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