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强粤港交流 共促教育發展



  ——香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師生訪問團來我校訪問記

  學生記者:何海燕

  隨着粤港兩地的經貿合作日益加强,溝通、交流成爲兩地共促發展的重要方式。1999年,我校與香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簡稱伊中中)早已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來一直保持相互拜訪和交流的傳統。近日,我校再次高興地迎來伊中中一行30人的師生訪問團前來參觀、交流。

            新的認識

  4月21日下午3:15,我校領導以及學生代表20人熱情地接待了伊中中的師生們,並爲他們準備了精彩的報告會。

  會上,兩校的校長分别作了講話,並互相交换了校徽和校刊讀物作爲紀念。之後,我校學生分小組爲來客作了生動的多媒體介紹。内容包括:勒中的教學情况,校園生活;勒流鎮的工農業發展;順德的嶺南文化;佛山各區的發展概况以及粤劇陶瓷等特色文化的介紹。其中的資料搜集、編稿、網頁設計等都是學生自己精心的製作。同學們在臺上生動幽默、揮灑自如的解説贏得了臺下陣陣的掌聲。

  會後,雙方學校都表示這樣的模式效果很不錯,既發揮了學生的創意與實踐能力,又讓香港的同學對佛山順德有了生動清晰的認識。

           心的交流

  4:50,我們帶着伊中中的同學參觀了整潔的校園。他們看見我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都感到十分新鮮和興奮。在我們的帶領下,他們看到了許多在香港從未接觸過的事物。那群正爲鎮儀仗隊比賽而緊張彩排的小學生們,他們嚴謹的步操、整齊有力的動作讓來訪的客人禁不住發出由衷的讚嘆;教室裏濃厚的學習氣氛,操場上熱鬧的課外活動,宿舍裏嚴格規範的管理,圖書館裏洋溢着的書卷味……一切都讓他們好奇。不時的傾談説笑,使我們的心更靠近了。

  5:30,我們兩校的學生分組進行了一個小小的交流會。會議一開始,氣氛便十分活躍。大家就像相識已久的朋友,七嘴八舌地就自己關心的問題相互提問。如兩地的考試制度、課堂教學、課餘生活、時事動態等等。看!那邊還興高采烈地唱起歌來呢!咦,這邊也不示弱,不知誰的精彩發言引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一片好不熱鬧的場景啊!就在這青春氣息所散發出來的活力裏,這兩群年青人如此和諧地融成一片。

           深刻感受 

  22日上午8:00,兩校一行共50人參觀了順德勒流天任自行車廠。這讓伊中中的同學對順德的發展有了更深刻更形象的瞭解。

  該廠1992年營運,占地600畝,員工六千人,擁有四十幾條生産綫,一輛自行車的開料、零件成型、組裝、檢測實行全流程工序,所生産的自行車暢銷國外。

  當日天氣炎熱,盡管開料廠裏彌漫着濃烈的塑膠味,但廠裏的負責人湯小姐等人仍頂着巨大的噪音熱心爲我們講解每一工序的原理。同學們不减半分熱情,認真地聽講述,詳細地做記録。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的確大開眼界,走過主要的13個車間已經能真切地感受到大企業如何利用高智能、高科技、高規格地製造産品。我們看見自行車上每一個零配件的工序都有六七個以上,每一車間的成品經過反復檢驗後都會經由貫穿全廠的流水綫吊着輸送到裝配車間,以保证貨品的完整性。於是就形成一個巨大、壯觀的空中生産配件倉庫。最後成品還要抽樣進行各種嚴格的破壞性、疲勞性、整車動態等6種測試。其投入的科技含量是豐富的。

  最令我們讚嘆的是每一個車間裏,無論是焊接鋼鐵的工人,或是頂着300℃熱力爲零件加硫的工人,或是作較正車框配件的工人,他們都是一絲不苟,無懼辛苦勞累。我們不由得從心底發出贊賞,對這些平凡的勞動者肅然起敬。

  參觀完畢後,我們進行了一個交流會。湯小姐爲同學們在參觀中遇到的疑問進行瞭解答。在提問中,伊中中的同學顯得十分活躍。他們很想瞭解内地企業如何迎接加入WTO後的挑戰、税率管制、以及勞動工時和晋昇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其中可以看出他們靈活的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中午12:00,我們完成了整個參觀活動。在陽光的映照下,我們與伊中中的同學們相互留言,依依不舍地揮手道别。其後,他們還參觀了順德工業展覽館,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清暉園等地。


  後記:與伊中中的同學們認識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天,但感受良多。雖然粤港兩地在文化教育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他們較注重知識的深入探索與運用,而内地則是以基礎認識、全面發展爲主,但在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裏,我們相互交流,互汲經驗,既是一個增進友誼的機會,又是一個共同促進的過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