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悠悠深山情



  高二(6)班   伍慧珊

  小時侯我來過西樵山,如今舊地重游,别有一番心情。

  汽車駛進了西樵山那雄偉却不失親切的懷抱。山路時上時下,蜿蜒盤旋,甚至認不出在山的什麽位置了。放眼望去,盡收眼簾的是成片的老樹和一望無際的桑基良田。透過淡淡的白霧,還能看到隱隱約約的南海市。

  來到了第一站——天湖,下了車便看到這樣一句話:“坐擁湖光山色。”多麽形象的比喻啊!微風陣陣,碧波盪漾;群山環坐,陽光斜照;輕歌曼舞,笑語陣陣。世間美景莫過於此!

  湖上泛起粼粼波光,上面泛着的一葉小舟,理所當然地成了焦點。它的特别在於那濃厚的民族氣息。它是一尊偌大的木雕,一條神氣的龍横跨於小舟之上,一位農民悠然地拿着木槳,栩栩如生,多麽精湛的技藝!不知道出自哪位名匠之手呢?

  沿着天湖一路走着。一位導遊向遊人介紹着西樵山。“西樵山曾孕育了康有爲、陳啓沅、黄飛鴻、詹天佑等不少賢人俊士……”我想,那些賢人俊士,在躁動的社會裏爲什麽都去追尋清幽與平静呢?也許,在煩囂的社會裏生活久了,更感到山川緑色的珍貴。那是一種清幽脱俗的追求!

  山川和諧的美讓人陶醉,只要你置身其中,你會發覺,那種美你一時不知道要用什麽詞來表達。這一刻,我驀然發現:没有身臨其境,就無所謂感受和體會了。同學拍了拍我的肩膀説:“走了。”我才從沉思中清醒。

  坐上汽車,在緑樹鳥語中朝着我們的另一站——古代采石場出發了`。

  一下車,我們便邁着步履,一級一級地往山上爬。我們都明白,它將會是艱苦的路途。

  一路上徜徉在如霞的“森林”裏,有種好特别的感覺。山上峰峰奇特,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澗、岩、壁等點綴其間,令這座蒼山增輝不少。我們也感受到了真正的洞中有洞,天外有天了。

  有名的石燕岩、天窗格、石屏風等奇偉瑰怪的岩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采石遺迹。尤其是天窗格,陡壁如削,深不可測,山里人稱“險煞石仞”。這到底要横跨多少世代,沾染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啊!我們所走的石階也是他們砌的,這到底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呢?

  我們走在石階上,都似乎若有所思——我們這些走在石階上的人是多麽的微不足道,即使我再走千次萬次也未能比得上挖山掘石鋪階梯的人啊!

  走了很長的路,可謂攀山涉水,精疲力竭,但我們似乎還意猶未盡,不斷地往前走,一直到終點。也許山並没有終點,而我們的終點也不過是預期的目的地罷了。

  (指導老師:周焕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