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想到什麽説什麽



  高二(8)班  盧子順

  已經很久很久都不能想到什麽説什麽了,直到寫這篇短文,才給了我機會

  ——題記

  知識種子的傳播者不是風,不是昆蟲,也不是蝴蝶,是老師。

  知識幼芽的耕耘者不是農民,不是農業專家,是老師。

  知識果實的孕育者也不是農民,而是老師,是老師用汗水,用理解、安慰的農藥,用熱情幫助的化肥换來的。

  由此看來,老師是平凡的却又是偉大的,所以弘揚尊師重教精神,是如此重要迫切!

  古人雲:“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可見古代學者是何等尊敬老師。

  文革時人雲:“老師是臭老九。”可見現代人是如此蔑視老師,真叫人痛心。

  古代學者求學要跑到百裏外向當地有道德學問的前輩捧着經書請教。

  現代人求學,是坐在教室裏,等老師“千裏迢迢”地捧着教科書走進課室上課。

  古代學者求學時,是站着陪在老師身邊,提出疑難問題,詢問有關道理,弓着身子側着耳朵請教。

  現代學者求學時,是坐着的,而老師却是站着的,而且不善提出問題。老師講課時,他們是趴在桌子上聽講的。

  古代學者受到先生訓斥時,態度更加恭敬,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説一句話來頂撞。

  現代“學者”受到老師批評時,態度却更加惡劣,毫無禮貌,出言頂撞老師,而且語氣是如此囂張。

  古今對比之下,可見現代學者遠遠比不上古之學者,可見弘揚尊師重教精神是如此重要迫切!

  我不相信現代學者是如此妄自尊大,老師付出的汗水,應終會流在每一個現代學者的心中!

  (指導老師:張毓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