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試以果斷論成敗



  伍偉雄

  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他,當機立斷,抓住機遇,他成功。

  他,猶豫不决,坐失良機,他失敗。

  ——題記


  初 出 茅 廬

  秦末亂世,楚大將項燕之後——項羽,憑“力能扛鼎”之氣概,觀秦始皇帝出遊,他豪言“彼可取而代之”。面對天下巨變,他果斷跟隨叔父起兵,拉開其傳奇的一生。試想,如果項羽安於現狀,或猶豫不决,錯過時機,那麽便没有日後楚漢相争的精彩。


  破 釜 沉 舟

  話説秦軍圍困趙國,楚懷王派上將宋義率領項羽5萬楚兵援趙。可是宋義貪生怕死,遲緩不進。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自己掌印。而後率兵夜渡河,破釜沉舟,鉅鹿一戰,以少勝多。

  誰不怕死?面對秦軍圍趙險勢,項羽不再猶豫,連死也不怕,甘冒“以死犯上”之風險。結果,他的果斷英明,造就其光輝的一頁。


  鴻 門 盛 宴

  “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在鴻門宴上,項羽本欲果斷地下達命令鏟除劉邦。可是被劉邦裝瘋扮傻的情形所迷惑,猶豫不决,最後痛失良機,放虎歸山,導致日後爲虎所害。

  且不説劉邦演戲騙人的本領多强,且不説張良多麽神機妙算,如果項羽能當機立斷,不再猶豫,除掉劉邦,那麽日後彭城之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便不會上演。


  烏 江 自 刎

  上天還是給了項羽最後機會,烏江亭長駕舟來載項羽渡江,可是項羽再次猶豫不决,“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東,自刎烏江邊。

  可恨!可狠!項羽若能果斷渡江,不再猶豫,那麽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漢相較,或未易量,就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死 後 哀 嘆

  十殿閻羅下,項羽哀嘆:

  我,成在果斷,敗在猶豫。

  (指導老師:周焕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