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生命的極致



  吴劍平

  生命是美麗的,生命的極致如鮮花,似雲霞。

  每當春暖花開時節,彩蝶紛飛,蜜蜂翩然,黄鶯在緑樹花間清脆婉轉地歌唱,燕子在微風細雨中俊美飄逸地飛翔,生命在春天裏勃發,呈現出無限生機,發出燦爛光華。

  面對生命的多彩,面對生命的絢麗,我們陶醉,我們擁抱,我們思考,我們咀嚼,我們借鑒,我們品嚐。

  生命是美麗的,生命也是脆弱的,她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揮出她的極致。她需要春天般的陽光雨露,她需要秋天般的碧水藍天,她需要母親般的呵護,她也需要暴雨的洗禮。“千裏鶯啼緑映紅”,没有千裏江南好春光,就没有婉轉嘹亮的鶯啼;鳳凰非梧桐不栖,没有梧桐,就没有鳳凰栖息翱翔;没有“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就没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天共長天一色”;没有汪洋大海,驚濤駭浪,就没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摇直上九萬裏”。

  自然生命如此,萬物之靈長的人又何嘗不如此呢?人,不論其職位高低,不論其年齡大小,也不論其四肢健全還是身體殘疾,都渴望發揮出他生命的極致,唱響生命的最强音。然曹操只有在“破荆州,下江陵,順流而東,舳艫千裏,旌旗蔽空”時,才“釃酒臨江,横槊賦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他的文韜武略,發揮出生命的極致;孔明也只有在劉備“三顧頻頻天下計”之後,才致力於“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盡情揮灑他“運籌帷幄之中,决勝千裏之外”的無窮智慧,發揮出生命的極致。

  我們編辦校刊,就是希望爲小草提供一方沃土,爲小苗提供一抹陽光,爲雛鷹提供搏擊的萬里長空,爲鳳凰栽下一片振翅高飛的梧桐。

  我們把校刊由《掬漪》改爲《鳳起》,既因爲鳳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圖騰,也因爲鳳凰是順德傳統文化的標誌性象徵;它既象徵了容山中學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藴,也象徵着容山中學這座百年老校青春焕發、興旺發達;它既喻示着容山人的無窮智慧和萬丈豪情,更喻示着容山中學騰蛟起鳳、前程似錦;我們希望每一個容山人,每一個生命都能共享陽光,發揮出極致,如鳳凰騰飛,翱翔四海,鮮花般嬌妍,雲霞般燦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