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孤獨是人生的驛站



  高二(4)班  張智婷

  人生是一個旅程,一馬平川,暢行無阻,自會讓我們欣喜無比;高峰深壑,勇攀慢行,我們也會充滿成就感。但是,漫漫旅程,我們需要稍作停步,這孤獨就是我們小憩的驛站,回望過去,得失自知,瞻望前程,未雨綢繆。

  孤獨能對人産生積極進取的精神。現實中有許多人認爲孤獨是一種消極的心態,一種與消沉、頽廢相近的没落情緒,但是,不可否認,孤獨同時具有積極的一面。

  某市長整天在工作、飯局中周旋,終於忍不住找了個機會到中央黨校進修。開始他覺得特冷清、特孤獨,但慢慢就習慣了,就給自己制訂計劃:鍛煉身體、减肥、讀書、自己動手做飯。在這裏,與他整天相伴的是静静的校園,深刻的理論、年輕的學子還有熱情的小販等。當體重慢慢减下來時,他感覺他又恢復了年輕時的幹勁、熱情……

  市長在這孤獨的驛站裏深深體會到了自己的缺陷,在孤獨的時刻裏他改變了自我,給人生涂上瞭亮麗的色彩。

  自古以來,先驅者常常是孤獨的。牛頓小時候,3歲才會走路,5歲才會説話,在學校裏讀書被公認爲是蠢鈍如猪,受盡羞辱和排斥。孤獨的他却有着异常的智慧,後來,他又在孤獨裏創造了神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一個樹立了偉大目標的人,不會在得意時失去自己,不怕忍受寂寞。米開朗基羅把自己關在教堂裏4年,除了磨顔料的人可以入内之外,不放任何人進去。在這4年的時間裏,他雙眼的肌肉已經習慣於反常角度了,仰頭抬眼繪成了《静謐的夜》這幅巨作。他不顧當時同行議論紛紛,也不顧四下的一片奚落聲,自己孤獨一人,極平静,極充實地生活在塔堤島上,這使他一鳴驚人。

  我們不要一味貶低和逥避孤獨,更不應該把它看成是邪惡的情感。很多時候,孤獨是一種健康、正常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着一種人格的成熟。所以,莫裏斯説:“孤獨時期和歡慶時期對美好生活都是必要的。”鬱達夫還認爲“悽切的孤單”是“藝術的酵母”,“或者竟是藝術的本身。”孤獨並不是絶望。

  人人都會感到孤獨,思想的偉人是孤獨的,如魯迅的文章中總有孤獨的影子。孤獨是詩人玄妙的靈感,内心的吟唱,李白的孤獨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柳宗元的孤獨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傲岸;孤獨是哲人超凡絶俗的大智慧,莊子的孤獨是追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逍遥;孤獨是科學朝聖者的信念,布魯諾的孤獨是面對火刑發出“未來的世界會瞭解我”的預言。孤獨,尋常人因你而痛苦,詩人因你而才思飛揚,思想家因你而洞幽燭微。

  我們需要孤獨這個驛站,在這個驛站裏觀察自我,揚長避短。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絶不能缺少這些驛站來停歇。(指導老師:唐祥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