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完美與缺陷



  高二(3)班  樑君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究竟是完美衝撞了缺陷,還是缺陷點綴了完美?

  ——題記


  人們總是追求花好月圓的夜晚,很少有人會留戀雲霧的月牙兒,而東坡先生“把酒問青天”對完美的追求中,也包含着對殘缺的月牙兒的擯棄。其實,缺陷有時也很美,它從另一個角度對完美做了闡釋。

  漁夫爲了得到一顆完美的珍珠,想要磨去珍珠上的黑點,想要去除這個缺陷,最後却毁了整顆珍珠。如果他可以包容這個黑點,那麽這顆珍珠依然能反射出燿眼的光澤,可惜他只是專注於這顆珍珠的完美無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缺陷的存在成全了人們對完美的品賞,事物的缺陷點綴了完美。

  地表的高低起伏,造就了地球的完美,山脈、海洋、平原、河流使人類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發展,若没有驚濤拍岸,没有山陵蜿蜒,没有雨雪雷電……那麽,地球的人類將怎樣生存呢?太陽光芒萬丈,爲一切生物帶來了生存的源動力,如此偉大的太陽應該完美無缺,但依然有缺陷的存在:黑子。所以,完美與缺陷無所不共存。

  那斷臂的米洛斯的維納斯是世界藝術的經典,女神盡管斷失雙臂,却令人感到這個缺陷並没有損傷它的完美,反而給人帶來更完美的想象。日本作家青岡卓行評價它爲“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雙臂丢失,雕塑纏上了缺陷,但却從一種缺陷過渡到了另外一種完美。

  是不是所有的缺陷都能够點綴完美、促成完美呢?

  在缺陷中獲得完美,首先要正視缺陷,善待缺陷。培根説:身體有缺陷往往遭人輕蔑,讓人自卑,但這種自卑也可以是一種奮發向上的激勵。人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揚長避短甚至取長補短去獲得成功。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因外貌醜陋而被人看不起,但是並没有因此而氣餒,而是刻苦求學,用自己的智慧去贏得他人的尊重,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由於一場大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他他並没有放棄,而是頑强地學習工作,最終成爲一名偉大作家,並獲得總統頒發的“自由勛章”。中國殘疾指揮樂家周舟,殘疾作家張海迪、史鐵生,殘疾畫家謝坤山,無不是在殘疾中獲得人生完美,可見缺陷不可怕,殘疾也無所畏懼。要成就一番事業,要對社會作出貢獻,關鍵是要善待自己,燃燒自己,不要讓自己在殘疾中毁滅。所以,要直接在缺陷中挖掘完美不太可能,只有超越缺陷,從另一個途徑找到缺陷的歸宿,完美才會應運而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月有圓缺,花有開落。追求絶對的完美也許是一種夢想,漁夫的錯誤最終使已有美好都成爲了幻影。讓我們抓住眼前的美好,善待自己的缺陷,在缺陷中昇華自己的夢想。完美會衝撞缺陷,而缺陷會點綴完美,只要超越了缺陷本身,就是另一種完美。(指導老師:盧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