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二(1)班  黄敏珊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題記


  人,生在俗世,身心難免會沾染灰塵。身體的灰塵容易拭去,心靈受染,眼睛也會被蒙蔽。因此我們需要一面明鏡,以便能看清自己的心,驅逐俗世的惡習。


  以史爲鑒


  英雄出少年,西楚霸王項羽少懷壯志,成就了一方霸主。爲何他最終淪落烏江自刎?錯就錯在他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不借鑒前人的經驗,獨行獨斷,任人唯親,殊不知兵家之忌就在於婦人之仁,以致在鴻門宴中錯失了誅殺劉邦的機會,就這樣放虎歸山,釀成後禍。

  歷史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用無數的成功與失敗鎚煉而成的。以史爲鑒,能够看清自己被權利佔據的心,看清前人失敗的道路,從而使自己認清正確的前進方向。


  以人爲鑒


  唐代名臣魏征,以直言不諱著稱。他每日向唐太宗力進忠言,深受唐太宗尊重。到其不幸病逝,令唐皇十分悲痛:“我失去了一面好鏡子啊!”魏征確實是唐太宗的一面好鏡子,讓唐太宗在處理國家大事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並立即改正,鏡子的功用不正是如此嗎?所以,决策者任用忠臣商討治國之道,就如用明鏡照出民心向背,政策利弊。


  以己爲鑒


  古語有雲:“吾日三省吾身。”要清除自己心靈的污垢,除了要借鑒前人經驗廣交諍友之外,還要常常自我反省。把今天的自己與昨日的相對比,看看有什麽優點與不足。昨日之事,昨日之行爲,便是今天的你的明鏡,你的一言一行正反映了你的心。常常照照這面“鏡子”,於己於人,無所不利。

  以史爲鑒,能矯正即將扭損的歷史車輪;以人爲鑒,可以知道自身的得失;以己爲鑒,可以讓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完美。

  (指導老師:盧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