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只需懂愁——走近郭敬明



  初二(5)班  樑彩虹

  是誰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誰守望白色的村落/我的水銀/我的烟火/還有我長滿鳶尾的黑色山坡/熱鬧的風寂寞的人/灼灼光華的清澈靈魂/你們是我不肯癒合的温柔傷痕

  ——《愛與痛的邊緣》

  不久前,有那麽一個女孩對我説:“我覺得你好悲觀!”(因爲那時我正在唱着Jay的夜曲,因爲那時我正在唱着夜曲的凄婉,因爲那時我正在唱着自己的憂愁。)我用一個笑,詮釋了一切(我喜歡憂愁),盡管她不懂……

  或許正是這樣,我才會在偶然的瞬間,巧合地遇見了郭敬明......的文字,再刻意地愛上了它(他)!愛上他的文字,憂傷却没有安妮寶貝的頽廢,斥責却少了那份大仲馬的凌厲;愛上他的文字,在灰暗中却也動人,排斥時却也温柔.給我的feeling,仿若一個受盡了生活苦難的弱小靈魂,害怕蜷縮在陰冷的墻角,輕輕啜泣,却依然執著着他一直執著的……

  郭敬明的那本《愛與痛的邊緣》,我只是略翻、略覽、略讀,不會去計較字與句,書中字裏行間所透露的愁緒,讓我覺得,如果還去計較那些,我真的是個鐵石心腸的人了。題記的那首詩歌,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一首,讀完後,詩中零碎的字句依依不饒地縈繞着我,不得已之下,便將它一字一句的拼凑起來,記下了整首詩(哎,情迷詩中,身不由己)。

  於此,我並不想如何去介紹郭敬明是什麽80年代寫作代表什麽之類的,只是,《愛與痛的邊緣》中讓我所感到的小孩子般特有的稚氣,令我疑惑他的真實年齡,而書中讓我感覺到的大哥哥般特有的温柔,又令我疑惑他的稚氣,呵,好矛盾。

  可是,郭敬明爲什麽又會讓我矛盾呢?對於他的書,我都是四個字:似懂非懂,可我並不會去刻意弄懂,就像有一首詩: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却巫山不是雲,取次從花懶再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幾句我背了下來,可我並不懂它的意思,只是覺得十分憂愁,只是覺得我應該記住,只是覺得有一天我隨口説出來時,我便懂了。而《愛與痛的邊緣》即是如此,憂愁即是如此,郭敬明也即是如此……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背了《一剪梅》,理所當然,這一句也刻在了我的腦中,起初亦是不明白,讀了郭敬明的書後,驚覺李清照所謂之“閑愁”與郭敬明之“憂愁”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便笑了笑:“只需懂愁。”

  簡評:俗語雲:“酒逢知己千杯少”,而讀罷作者一文却有“文逢知音千行短”之感!本文雖爲讀後感,但作者却是用心去感受、感悟,並用生花之妙筆告訴讀者,她與郭敬明的共鳴,讓讀者不僅初品郭敬明的憂愁,也瞭解了作者的閑愁,更體會了文學的魅力。

  (指道老師:黄曉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