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怎一個問字了得!——語文教師的每日三問



  黄曉君

  “我快忙暈了!”……

  自從踏上三尺講臺,我的耳邊總是回響着這句話。確實,語文教師每一天都很忙,生事班事學校事,事事忙碌!但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準備休息時,却發現自己的腦子總是嚴重“缺(營)養”,苦思不得其解!某日教授《論語》,終於領悟到,自己在面對個性迥异的學生,面對日新月异的新課程改革,孔夫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古訓絶對不能遺棄,多反思多反問,才能及時給自己補充營養!

  一問:今天我的課學生喜歡嗎?

  每個語文教師都會上課,但把課上好,則是教師最大的本事。可豐富靈動的語文,却被許多人教得味同嚼蠟,讓學生苦不堪言,甚至厭之恨之!

  我覺得,好的語文課,絶對不能缺少教師的激情,在課前,他已豪情滿懷,躍躍欲試;及至走進教室,就努力追求與學生身心交融的境界;課後,才發覺自己從天上回到了地下,才感到自己比較累了,需要喝一口水了……就此而言,我認爲一切技藝和方法都在其次,愛語文高於一切!

  好的語文課,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喜歡。學生喜歡,並不總是微笑的,也並非老把手舉得高高的,他們有時沉默無聲,有時怒發衝冠,有時眼含泪花,有時面露驚愕;可能是無法收場的辯論,也可能是精彩紛呈的表演……總之没有什麽規矩。學生喜歡了,就會用心讀,開口説,提筆寫……

  讓學生愛上你的課,進而愛上語文,你就功德無量了!

  二問:今天我讀書了嗎?

  教壇上盛行一個比喻:“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而讀書,是提高語文教師素養的基本要求。但遺憾的是,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語文教師太多了。我想,不讀書的語文教師,其精神世界怎能充實高尚起來,他的學生又怎能與書爲友?

  “一日不讀書,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韓愈老先生的一席話,教我走出了語文無聊又無奈的困境。讀書使我在講臺上得心應手,讀書使我在指道學生作文中侃侃而談,讀書讓我的語文課不至於“形容枯槁”。

  語文老師,讓我們静下心來,好好讀一點書!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充滿着無窮的樂趣;讀於漪,你會感到愛時刻温潤心田;讀文學,你會變得温文爾雅;讀歷史,你會目光深邃;讀生活,你將成爲一個“真正的人”!

  三問:我今天寫作了嗎?

  幾年前,曾有人撰文提出“語文教師可否會寫文章”的質問,問題雖偏激了些,但不少語文教師懶得動筆却是不争的事實。一位語文教師曾這樣感慨:不要説寫散文之類的文學作品,就單説寫總結吧,也發現自己的詞彚那麽貧乏,文章那麽單調。終於明白,由於長時間不積累,自己的詞彚已處於“退化”狀態了。

  寫作對語文教師太重要了,可以使語文老師感官敏鋭、心靈豐富,營造一個自由和個性的精神空間;還可以爲學生示範,偶爾“下水”,把自己的拙作讀給學生,他們會爲我的《禮物》而歡呼,爲我的《山魂》而自豪,爲我的《父親》而動情,我把自己對寫文章的理解告訴他們,文章爲“情”而寫,爲“理”而寫。於是,學生也學會了創作,有的學生作文在作文競賽中獲奬,有的在報刊上發表。

  而且,隨着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教師成爲研究者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我認爲,寫作就是一種研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每一位教師都可寫教師日記。教師日記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録,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他進而説:“這些記録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在這方面,語文教師有優勢,理當充分發揮之!

  “蕓蕓荷花滿池開,脈脈馨香暗中來。”新課程,給了我們機遇與挑戰,然而成就事業,需要付出,需要反思,需要總結,更需要堅持,才能淺嘗“馨香”。老師們,讓我們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之中,用我們今天的耕耘,爲不久的明天紡織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的豐收圖。

  (本文曾獲得全國教師基本功大賽三等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