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堅定信念 持之以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古籍影印工作小结

http://www.CRNTT.com 2007-11-30 10:20:19 徐蜀
  從1986年底開始大規模整理並影印古籍,至今已20餘年。期間的道路雖然坎坷,但靠著堅定的信念,在全社職工的不懈努力下,終於走了過來,並取得了一些成績。回顧20年的歷程,值得總結的東西實在太多。這段歷史不僅如實反映了我社因地制宜,堅持特色,持之以恆,從而走出困境的狀況;還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即使是受眾面十分狹小的古籍專業出版社,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把握住市場的脈搏,依然有著非常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下就將我社20年來影印古籍的發展,作一簡要介紹,藉此與同行共勉。

  一、緣起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原名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更名),成立於1979年,其前身是北京圖書館的統一編目部(負責編制書目及隨書配片)。1986年8月之前,社裏只有一個編輯部(室),主要出版圖書書目、圖書館學情報學,以及一些文史類圖書和工具書。1986年9月,按專業分工成立了圖書館學編輯室和文史編輯室。在全部10多名編輯中,過去從事過編輯工作的只有一人(報社編輯),其餘多是圖書館的編目人員和新近招聘的中學語文教師。

  1986年上半年,當時的北京圖書館領導,考慮到古籍善本書的狀況不容樂觀,為保護古籍,降低借閱、流通的頻率,建議出版社影印出版一批使用價值較高的古籍,並以此替代原書的借閱使用功能。為此出版社於下半年開始籌畫出版大型叢書——《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一開始工作進展並不順利,社裏多數人不看好也不願從事這項工作。但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促使社領導徹底下定了決心走古籍影印這條路。

  大約在1986年年底,一家影響非常大的報紙,用整版篇幅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對我社出版的一部古籍點校圖書進行嚴厲的批評,指出了書中幾十處硬傷。在館領導的督促下,出版社對列入出版計畫的書稿和即將付印的圖書清樣,全面進行復核。結果是,除個別情況較好外,多數古籍點校、注釋類書籍存在問題,而當時的文史編輯,基本上不能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出版社當時根本不具備編輯出版此類古籍整理圖書的能力。因此社領導果斷決定,將上述問題較多的書稿統統退掉,今後要充分利用館藏優勢,專心做好影印古籍的編輯出版工作。在編輯人員能力達到要求之前,暫不考慮古籍標點注釋本的出版。

  其實,上述事件只讓出版社的領導下定了決心,而真正促使全體員工心甘情願地支持社領導的決定、集中力量做好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的,還是市場因素。

  1989年,隨著出版社數量、出書品種的快速增長,以及改革開放初期,文化教育領域以超常的速度和規模填補“文革”所造成的空白效應的日益淡化,單品種圖書的征訂數量急劇下降,隨便什麼書動輒發行一兩萬冊的光景再也沒有出現。那時我社的一般圖書印數大多徘徊在3000冊左右,甚至更低,保本已屬不易。然而,原先不被人看好的古籍影印圖書的征訂數,卻仍維持在數百冊,基本沒有下降。由於這類圖書定價遠遠高於普通書,部頭又大,所以幾百冊的發行量利潤已很可觀。圖書市場的變化,凸顯出古籍影印出書快、效益高的優勢,為規模較小、力量薄弱的古籍專業出版社指出了一條生存與發展的道路。只要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就會有所收穫。這一點,成為全社員工的共識,也為後來我社古籍影印工作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20年影印古籍概覽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古籍影印,始終是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宗旨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國家圖書館館藏古籍中的精品,以及使用價值較高的文獻資料,編輯整理、影印出版,使這些珍稀的善本古籍化身千百,擴大流通,服務於社會。

  20年來,我們共影印出版古籍350餘種(不含“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所收之書)。這個數字並不很大,但其中的內涵卻異常弘富。因為這其中有100多種是叢書,如果將子目累計起來,其數量就相當可觀了。在這100多種叢書中,有80種是出版社自編的,僅這80種叢書就彙集了國家圖書館5000余種館藏古籍。除此之外,在自編的大型資料性叢書《地方誌人物傳記資料叢刊》中,又聚集了2000多種館藏地方誌中的人物傳記資料。

  從古籍影印工作一開始,出版社就非常重視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便於使用;其二,便於銷售與回收成本。

  編輯叢書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盡可能按類分編,為研究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如《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就收歷代線裝古籍年譜1212種,基本涵蓋了國圖善本和普通古籍中的年譜著作;加上《叢書人物傳記資料叢刊》、《傳記資料叢刊》(斷代人物)所收古籍130多種,以及《地方誌人物傳記資料叢刊》,為人們查閱歷代人物資料,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又如《二十四史訂補》,收集了《二十五史補編》未收的相關古籍163種,為研究“二十四史”及使用“二十四史”的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再如《國家圖書館藏古籍書目題跋叢刊》、(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文研究資料彙編》、《國家圖書館藏金文研究資料叢刊》、《國家圖書館藏古籍藝術類編》、《歷代石經研究資料輯刊》、《歷代畫錄輯刊》、《賦話廣聚》、《歷代名人諡號諡法文獻輯刊》、《國家圖書館藏琉球資料彙編》(正編、續編、三編)、《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彙編》等叢書,均按學科及學術領域輯錄資料,匯為一編,為使用者節省了查詢的時間與精力。近幾年,出版社還集中人力和資金,搜集整理了大量叢書資料,完成了《叢書集成》三編、四編的編輯工作,共收錄200種叢書約8000種古籍,明年即可陸續出版。

  即便是單種古籍的影印,也儘量系列化,使有關的文獻資料相對集中,便於讀者使用。例如在人物資料方面,出版了年譜類和人物傳記類大型叢書,又輔之以《清代人物大事紀年》、《中國古代人物生平歷史大事年譜》、《歷代名人生卒錄》、《歷代不知姓名錄》、《近世人物志》、《古今人生日考》、《歷代名人姓氏全編》等大批相關著作。在古典文獻學、目錄學方面,除有《國家圖書館藏書目題跋叢刊》、《宋元版書目題跋輯刊》、《明代書目題跋叢刊》等大型叢書外,還影印了《宋版書考錄》、《玉函山房藏書簿錄》、《訪書餘錄》、《宋元舊本書經眼錄》、《朱修伯批本四庫簡明目錄》等專書,以及多種歷代古籍善本書影集、留真譜。對於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也在資料的搜集與出版上下了很大功夫。如12種存世的重要脂評本,先後影印了8種。又影印了評點本《紅樓夢》10多種,相關的圖譜、考訂之書不下10餘種,為紅學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參考資料。

  作為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社的古籍影印必須與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藏的特色緊密相聯。近年來,在館領導及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出版社先後啟動了國家圖書館四大古籍專藏——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及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影印出版工作。其中《永樂大典》164冊已全部原大仿真印製完畢,並已銷售近半,收回了全部成本;敦煌遺書出書70冊(全部出齊約150冊),已銷售100多套;趙城金藏製版完畢,開始印刷;館藏《四庫全書》因與出版過的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差別不大,為避免重複,我們推出了《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將文津閣有、文淵閣無的資料彙集成編,還印製了仿真本文津閣《文津閣四庫全書粹編》。國家圖書館還藏有大量碑帖、金石拓本等珍貴資料,出版社據此影印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畫像拓本彙編》、《北京圖書館藏青銅器全形拓片集》、《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等大型叢書。又編輯了集印譜著作之大成的《國家圖書館藏印譜叢刊》(即將出版)。

  當然,古籍影印不應僅限於國家圖書館的館藏,還要更廣泛地尋找開發古籍資源,才能保證古籍專業社的古籍影印出版長盛不衰。為此,多年前出版社就出版了《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誌叢刊》(正編、續編)、《北京師範大學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乙本紅樓夢》(杭州圖書館藏)、《稀見舊版曲藝曲本叢刊•潮州歌冊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主,部分為天津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藏書)。《家譜叢刊•民族卷》中也選用了部分外館的藏書。近年來,還出版了《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叢書匯刊》,並與近50家地方誌館藏較多的圖書館簽訂了影印出版該館《稀見方志叢刊》的意向書,現已出版了三四家。

  三、心得體會

  總結20餘年古籍影印工作的經歷,心得體會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點:1.深刻認識古籍影印的意義與價值;2.要有一支具有奉獻精神、開拓性強的專業人才隊伍。

  先談第一點,深刻認識古籍影印的意義與價值。提到古籍影印的意義與價值,很多人都會將其與排印的古籍點校、注釋、今譯本相提並論,評判各自的優劣,並往往得出前者不如後者的結論。實際上,二者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毫無可比性。因篇幅有限,本文對此不作深入闡述,只客觀地指出一點,即可說明問題:

  目前各地館藏的古籍,尤其是善本古籍,正在退出並將很快徹底退出流通領域。原因是,壽命已逾千百年的古籍,紙張早已老化變脆,嚴重者稍有碰觸即會碎裂,這一老化的進程仍在繼續。若想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善古籍存放的環境,其要求是恒溫恒濕;淨化書庫的空氣、去除有害氣體,對一些極為珍貴的古籍文獻還要絕氧封存或氮氣封存;嚴格控制書庫的光照,尤其是紫外線的照射。在光照充足的閱覽室裏任人翻閱,對古籍的損傷將是致命的。古籍善本並不是一般的圖書,而是國家一、二級文物,而且是比其他文物更易損壞的文物。出於保護的需要,必須嚴格限制其流通。

  如上所述,古籍善本一旦退出流通領域,嚴加保護,對學術界來說後果將十分嚴重:包括古籍整理者在內的所有人,今後將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再從圖書館查閱古籍文獻,大量的學術研究工作(包括古籍整理)將因此停滯。事實證明,影印古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以目前已經啟動的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為例,修訂工作必然要參考“二十四史”的相關底本。這些底本均為古籍善本,分藏於國內幾家圖書館,查閱起來很不方便。然而,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曾採用過的底本,我社大多出版過影印本,甚至影印的範圍還要更廣泛一些。再加上《二十四史訂補》所收160多種善本古籍,基本上能夠滿足該工程的需要。上述影印本,多數大型公共圖書館和重點高校圖書館都有收藏,使用起來非常便利。

  古籍影印圖書,不僅能使原先收藏於少數圖書館的古籍化身千百,方便人們使用,做得好的影印古籍,其使用價值還要高於原書。例如,有些孤本古籍分藏於數家圖書館,我們影印時使其珠聯璧合;我們還為大部頭古籍編制了詳目和索引。更重要的是,按類編輯的叢書,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系統完整的古籍文獻資料。其中不少資料原散藏於各地圖書館、博物館,因種種原因,其確切藏址,普通讀者是根本不瞭解的,通過古籍影印編輯的細心搜索和精心編輯,才使它們重見天日,獲得新生。

  以上對古籍影印的意義、價值做了一個簡要的敍述,主要是關於社會效益方面的。在經濟效益上,影印古籍的價值同樣不可低估。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出版社頻繁地接觸古籍善本、善本部的工作人員,以及善本閱覽室的讀者,較早地察覺到其中的商機,並牢牢地把握住了這個商機。20年來,出版社因此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一些古籍出版社不同,我社的古籍專業圖書不是靠教材或其他大發行量的暢銷書支撐。恰恰相反,古籍影印是我社的經濟支柱,所謂“走市場”的普及類圖書反倒是經濟上的受益者,憑藉前者的利潤發展起來。

  十幾年前,我社由於經濟實力不足,在一些大型古籍影印出版專案的競標中敗下陣來(其中也有國家圖書館的專案)。隨著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這種情況近幾年未再發生。已經完成的大型項目《永樂大典》的仿真印製,正在製作中的《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都是前期投資數百萬元的大型項目。投資規模與此接近的其他古籍影印項目,同時進行的還有四五個。實際上,當經營進入良性迴圈之後,大投入往往能夠得到更大的回報。

  再談第二點,要有一支具有奉獻精神、開拓性強的專業人才隊伍。古籍影印編輯不同於其他圖書編輯,要想做好這一工作,奉獻精神、開拓性、專業技能缺一不可。

  枯燥乏味、缺少技術含量,這是很多人對古籍影印工作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因古籍書稿沒有作者可以交流互動,稿件也不能修改加工,編輯是在替千百年前的古人“做嫁衣裳”。所以要有高度奉獻精神和事業心的人,才能耐得住如此寂寞。影印古籍讀者面很窄,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圖書市場中搏得一席之地,站住腳跟,編輯人員必須具有開拓性,勇於創新,在選題策劃、市場定位等方面打破傳統觀念,闖出一條新路。

  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兩點:其一,要有較深的古典文獻功底,具備一定的古籍專業知識,有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瞭解古籍文獻在學術研究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這樣才能策劃出適銷對路的古籍影印圖書。其二,古籍文獻書稿的版面千差萬別,印製的方式、工藝和使用的材料比普通書籍複雜得多,編輯應具有較高的出版技術方面的知識,才能真正做好古籍影印出版工作。

  我社古籍影印室的編輯最少時為2人,目前最多也只有6人。而且,他們不僅要做編輯的工作——策劃選題和編輯書稿,還要負責書稿的前期複製和發稿以後的印製裝訂工作。採購材料、核算成本,也是他們的份內之事。這種完整意義上的責任編輯負責制,保證了圖書出版工作高效有序的運行。當然,這些編輯如果不具備前面所述的諸項條件,是絕對不能勝任工作的。

  以上對我社20年來的古籍影印工作做了一個簡要的小結,成績雖有一些,問題也還有不少。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繼續努力,虛心向兄弟出版社學習,爭取為國家的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國學網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