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讀者呼喚圖書品牌

http://www.CRNTT.com 2007-11-29 10:07:02 李晶
  據一位專家分析,中國出版業“開始進入一種異常敏感又異常關鍵,異常簡單又異常複雜的時期,這就是品牌生產與競爭時期”。 還有的專家指出,“品牌戰略是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圖書品牌化是21世紀中國書業的必然選擇”。
作為讀者,如何在還處於無序競爭的中國圖書市場中,摸清中國出版業的“脈絡”,看到中國出版業的希望?這一切需要中國的圖書品牌去詮釋。

  1.圖書品牌──讀者識別出版文化的符號。品牌,從本質而言是一個符號,這種符號區別了本產品與其他競爭者的產品,並且在傳播與行銷過程中帶來巨大的新價值。

  品牌具有的價值意義,強勢品牌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驚人的。這是因為,品牌是一種文化、一種象徵、一種不可抵擋的號召力。

  為“百年老社”的商務印書館,建店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猶如一位溫和的、誨人不倦的知識老人,在當代讀者的心中,更是以工具書的權威性、科學性和規範性著稱。 同樣,享有盛譽的三聯書店,以其一貫堅持的“嚴肅、博采、開放”的編輯態度和獨特的風格,培育了自己忠實的讀者群體。在中國的知識份子階層中,三聯書店不僅意味著一家出版社,而是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公共的知識精神”。而通過對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文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瞭解,讀者所接受的是“系統性和系列化”的出版傳統。

  因此可以說,廣大讀者正是通過圖書品牌去瞭解出版文化的走向,摸清出版文化的脈絡,理解與判斷出版資源的整合。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透過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書市場和層出不窮的圖書行銷方式,廣大讀者已經感受到我國出版業的艱難探索和不懈追求。但是,廣大讀者更高的要求是:在整體上對中國出版文化有更多、更深的瞭解。因此,理智的圖書市場,需要那些能夠鮮明、系統、集中地體現出版社品牌特色的圖書,它不僅是一個現代出版社的標誌和品牌的象徵,更是廣大讀者從整體上識別、理解、接受和把握出版文化的符號。

  2.圖書品牌──讀者“檢索”圖書市場的文化平臺。成熟而理智的挑選和購買行為,必須依託對品牌的識別和判斷。

  面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約50萬種新書和我國每年新出版的約9萬種新書,品牌無疑是讀者“檢索”圖書市場的文化平臺。讀者是通過品牌瞭解出書品種,進而瞭解出版社的。

  當前,面對亟待規範的圖書市場,讀者的抱怨不少,尤其是出版行為的“克隆與跟風”,已成為誤導讀者購買行為的“迷魂陣”。正如有的專家所批評的:“每一本暢銷書都是一輛公共汽車,大家一起搭”,一本書暢銷,引來不少類似的圖書。不少跟風圖書裝幀設計頗為講究,而離優質圖書的目標卻越來越遠,甚至有的響噹噹的老牌出版社,也拋開自己的傳統優勢,背離讀者的期望,加入到跟風的隊伍,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急功近利、誤導讀者的浮躁、無奈的出版行為,必然導致圖書品質滑坡,從而加劇圖書市場的混亂,而最終吃虧的是出版社自己。

  從本質上看,讀者是冷靜的;從發展看,購買行為是理智的。在上述“熱鬧非凡”的“跟風”背後,理智的讀者仍然是根據自己心目中的品牌“定位”,從而把握自己對圖書市場的評價和自己的購買行為。商務的《現代漢語詞典》仍然是必備的權威版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電腦類圖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考研和社科類圖書,新華出版社的時政新聞類圖書,金盾出版社的農業實用科技類圖書,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學術類圖書,中華書局的典籍類圖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文學名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外語類圖書……在讀者心中仍然顯示出它們不可抗拒的品牌力。

  3.讀者呼喚中國的圖書品牌。品牌,意味著高品質。正因為如此,經營圖書品牌,從出版社而言是立身之本、生存之源,從圖書市場而言是規範和支撐市場的巨大力量,從讀者而言是獲得高品質圖書的必然選擇。

  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品牌符合經濟原則。因為在品牌的標誌下,讀者能儘快識別並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優質圖書,而不需要等待市場的確認和回饋。當然,這種經濟的決策,實際上是建立在讀者長期形成的對品牌的認同和信任的基礎之上,這種購書“心理定勢”恰恰證明瞭“品牌力”的巨大潛力,揭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強勢品牌能擊敗對手的根本原因,這就是“品牌效應”,這就是“品牌魄力”。

  作為文化品牌,中國圖書品牌標誌的不僅是圖書,他所代表的是中國文化,他所帶動的是中國整個的文化產業。近年來,韓劇風靡東南亞,一部《冬日戀歌》風靡亞洲,帶動了韓國對外的文化交流,文化品牌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同樣,“貝塔斯曼”憑藉他的品牌力,進入中國圖書市場已經九年,到如今每年純利潤三億元。貝塔斯曼年邁的前董事長雄心勃勃地說:“我希望到2010年,貝塔斯曼在中國的業務可以占到我們整個集團業務總量的一半。”這句話,應該是對中國出版業的重要提醒。
 
  面對中國圖書市場名牌與雜牌競爭共存的現象,面對世界級圖書品牌對我國圖書市場的積極“進軍”,廣大讀者企盼著中國的“貝塔斯曼”,呼喚著中國的《哈利•波特》。

  (來源:《出版科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