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臺灣出版集團明爭管道暗奪霸權

http://www.CRNTT.com 2007-08-02 05:29:14
  臺灣大圖書經銷商淩域瀕臨倒閉,牽扯出來的不只是經銷商與書店之間的財務糾紛,臺灣第一大出版商城邦集團、與臺灣第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的PK 決鬥,才是這個事件的主要本質。

  在網路閱讀普及、網路書店崛起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的經營已然每況愈下。過去四年中,臺灣幾家連鎖書店相繼倒閉,業界更盛傳金石堂的財務黑洞多達幾十億。可為了成就所謂的暢銷作家,媒體引用最多的金石堂排行榜,是出版社無法痛快割捨金石堂的原因之一。

  於是近年來出現了所謂的“金石堂條款”,新出版社想進金石堂可以,經銷商不負責(金石堂)倒閉風險,萬一發生不幸,收不回來的賬款算出版社的損失,經銷商不會墊付。

  但淩域是臺灣經營十年之久的經銷商,手中的出版社屬舊約居多,加上自恃資本額相對雄厚,面對城邦這個誘人的大客戶,不想白白將生意向外推,顯然疏忽了這個風險,種下了今天的惡果。

  其實,淩域不過是城邦找的替死鬼。以城邦的規模之大,原就直接與金石堂來往,卻因為金石堂的結賬問題,四年前讓城邦背負太大的周轉風險。因此,城邦決定改由經銷商對口金石堂,淩域正是其中之一。

  然而,金石堂的不按規矩的結賬所帶來的風險,並不會因為轉嫁給經銷商而消失,城邦不過是多拖幾個人下水,幫忙分攤壓力罷了。這點,想必城邦自己清楚。找經銷商供貨只是緩兵之計,如果金石堂的結賬方式不改變,分掌這個產業最上游的出版社和最下游的書店,最終的結局免不了PK一戰。誰贏,誰才能主掌結賬法則。

  在這次的風暴當中,外界看似受傷最重的城邦,顯然與淩域同聲一氣,沒有措手不及的驚愕,反而在第一時間支持淩域的做法,要求自金石堂全面下架圖書,退回倉庫進行總盤點,且公開說明早已覓妥替代通路,不諱言此次斷貨金石堂是有備而來。

  城邦宣稱,未來兩個月少掉金石堂這個通路,能將損失控制在10%以內。或許這是安撫人心的說法,我卻寧可相信,這一戰,城邦已悄悄部署多時。畢竟,如果一再任由金石堂予取予求,那麼等於出版社割自己的肉,餵養金石堂在市場上優勢競爭,對其他書店不公不義,換言之,變相鼓勵跟進。

  假設今天出版社畏縮於管道霸權,任由金石堂的結賬法則變成業界通則,那麼出版社早晚自食惡果。向來與金石堂並稱的誠品書店,近年來就醞釀跟金石堂採取同樣的結賬方式。就以城邦為例,只金石堂一家,可能還可以調集資金加以應對,若是兩個主要的管道都來這套,那麼活不下去的就是城邦了。

  如今,握有最多出版資源的城邦,以帶頭大哥的姿態首先發難,臺灣出版界若能因此團結起來,共同抵制金石堂,那麼會有一個長痛不如短痛的結局:市場上驟然垮掉一個百家據點的連鎖書店,出版業產生連鎖崩壞。

  市場淘汰機制加速,固然會發生重災情的強烈地震,但是,地震過後也許是比較好一點的明天。

  結局會如此嗎?以臺灣的出版社之多、人心之分散,恐怕很難。擁有資金實力能與金石堂對抗的出版社,除城邦之外,再不超過兩家。以書市如今的慘況,進金石堂是一種慢性自殺,不進金石堂直接就壯烈成仁了。死得快和死得慢之間,還是選擇活久一點爭取機會。

  所以,這場PK大戰最後的結局可能是:城邦說了算,沒問題,金石堂頂多欺壓其他小的。反正中小型出版社在臺灣四五千家,金石堂不愁沒書賣。(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