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京派小說 《琉璃》三十年胡同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07-11-25 05:26:41
  薛燕平是當下非常重要的一位都市小說作家,她直接繼承了老舍的傳統,把寫作奠基在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上,她的新作《琉璃》(春風文藝出版社)可以說是當下京派小說的又一重大收穫。小說從“文革”末期寫起,一直寫到當下,以胡同空間爲故事主體,反映了近30年來北京市民階層生活和精神內涵的巨大變化,微觀處見宏觀,展現了一幅新時期中國都市生活的長卷。  

  《琉璃》描寫了主人公在胡同、鄉村、校園三個空間中迂回穿插的故事。胡同裏出生的小說主人公老二被下放到鄉村(放逐之地)之後,努力的目標是回到胡同(人間生活空間);而留在了胡同裏,沒有下放、被逐的大玲,她的目標則是通過考試去校園(理想空間),她考試成功,如願以償地去了校園,離開了胡同,不幸的是,最終她又因生活問題被理想空間驅逐,只能再次回到胡同裏來。從放逐之地回胡同,老二是主動的,而從理想之地回胡同,大玲卻是被迫的,和大玲一起考上大學的吳薔、楊小甯、建平,離開胡同之後,就不再願意回來,建平離開胡同上了北京大學之後,幾乎和胡同斷絕了往來——他甚至不願意回來看看依然在這裏生活的哥哥和奶奶等親人,就是例證。胡同是《琉璃》的主導空間。鄉村和校園分別爲胡同的“流放地(受難地)”、“理想地(昇華地)”,受到胡同驅逐的去鄉村下鄉,下鄉者無一例外渴望回到胡同裏來,而在胡同裏的又渴望通過升學考試,離開胡同,去理想之地校園,“胡同—鄉村—校園”構成了一個空間的三角關係。 

  胡同的邊緣處境來自這樣的尷尬:一方面,它的日常性、曖昧性,主流政治意識形態進入胡同的渠道打開著,但是,那些真正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人,都是以離開胡同爲目的的,最後留下的依然是胡同空間本身所固有的,它不爲所動;另一方面,胡同的民間屬性,某種封閉性、滯後性,又使它天然地處於消費社會的邊緣——老二買了汽車和大哥大,但是,大哥大用了沒幾天,就放進抽屜,再也不用,而汽車只能讓它停在胡同裏,上面佈滿了灰塵,消費不可能成爲這裏的主神——在胡同這樣的空間裏,一個消費主義者沒有他可以顯身的“場域”,胡同的消費和胡同連在一起,是芥末鴨掌、筍絲、是鍋貼、是家常的炒肉絲,等等。《琉璃》是一部空間小說,我是在這個意義上強調它的價值的。《琉璃》是典型的空間性小說,但是,薛燕平沒有成爲胡同景觀化、奇觀化進而是消費化過程中淺薄的鼓呼者,而是實在的觀察者和冷靜的批判者——她對外面之人的描述,讓我們冷眼看清“胡同奇觀”後的真實境況。一座城市,有一個作家。巴黎,我們會自然而然想到雨果,他對巴黎的空間性俯瞰,雨果,你說他是小說家毋寧說它是個畫家,它用文字畫出了整個巴黎的空間輪廓。薛燕平也是這樣的空間小說家,她是北京的,她屬於北京,也締造文學的北京。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