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汗墨領契

http://www.CRNTT.com 2006-09-27 03:04:29 張思穎

周文標書法

  想全面瞭解當代順德書壇,恐怕不能不瞭解一下周文標。魏碑書法,經包世臣、康有為等力倡、力行後,在近代乃至當代書壇頗為盛行,由魏碑演化而成的書風亦各呈姿態,堪與帖學分庭抗禮。順德書風以帖學為主,周文標的魏碑書法就顯得頗為“另類”。時人習碑或著意於“醜”,藉此張揚個性;或斤斤較於“刀刻”,試圖表現“金石”之味;多將魏碑書法導向極端。不苟同於刀砍斧削、粗頭亂服之態,而“去粗存精、求正追雅”是周文標魏碑書法的取向。

  回顧周文標求索歷程,可謂“曲徑通幽”。他1973年1月出生于順德容桂,幼年失怙,雖非出身書香門第,然喜塗鴉。80年代末,在岑志英老師的指導下學畫,曾獲桂洲中小學生美術比賽一等獎,順德“神采獎”美術類二等獎。90年代初高中畢業後於影劇院從事美工而涉獵書法。早期臨習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慕其雄強、穩重,格外注重點畫之精到與結體之平正,結果法度有餘而靈動不足,落入字如運算元、板如美術字之俗套。幸得師友曉之“師法乎上”,遂研習《張猛龍碑》,執著於枯寂的黑白世界六載,略為領悟了奇正相生之理、品味了靜穆中見靈動之韻。為求書藝之發展,實現“正、雅”之取向,文標意識到要廣泛涉獵其他魏碑名帖,特別是吸收各種造像的筆意,對《洛州刺史元廣墓誌》、《豫州刺史元彥墓誌》用功甚深。有目的地遠粗率荒野,取法高雅,逐步形成純直觀碑味淡化,用筆的刻意性漸退,刀味減弱,個人面貌漸出。

  縱觀中國書法史,自晉唐至清中葉均以書取仕,仕途中萬千文人多難逃名利之藩籬,遂成唐幹祿書、宋院體、明台閣體和清館閣體之實用書法。當今社會,節奏急速,誘惑紛呈,難免生浮躁情緒。名利,凡人均趨也,其如水,取之有道能載舟,若不能自拔定覆舟。“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菜根譚語)。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雖對學習書法造就良好條件,然亦給書學者帶來嚴峻考驗,各種誘惑衝擊使不少人疏遠書法、甚至棄筆從商。難得的是文標依然如故,信奉孔子“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之儒家文化,不為勢利所惑,悟寂為樂,不戚戚於眼前困境,不汲汲于過眼名利,素心淡泊、漠視喧囂塵世之誘惑,擺脫名韁利索,把書法作為人生修煉之途,此不能為外慕紛華、馳逐名利者所悟也。正如他說:“執起毛筆,就步入遠離喧囂的精神家園,忘懷日常事務的繁瑣和紛擾,盡享閒情逸致。”

  中國書法有良好的傳統,學書者要錘煉品性、潛修學養,方能修成書法。字內功夫固然不能少,然書家字外之功夫更為重要,技法高低非衡量書家成就之唯一標準。書法藝術包涵著文化素養、藝術素養以至道德修養等諸多學問,單純追求對技法的駕馭和把握,只會淪為“書匠”、“書奴”。文標為人篤厚、熱心、好學。喜交同道,取長補短,把酒論書、茗茶研藝,不亦樂乎。他供職文化站後,一腔熱情關注當地書法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策劃舉辦了“容桂扇面小字作品展”、“容桂青年書法探索展”和“現代•經典書法探索展”,並不遺餘力于聯誼書友、薦介新人。除書法技藝的探索外,還研讀書學理論,留心於中國古典文學與詩詞,以期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正是十多年的專心研習,使其書法創作有了一定的進展。作品曾獲順德首屆書法新人新作展、順德青少年文藝創作“神采獎”及順德文藝創作“金鳳獎”一等獎,“2000年廣東省群眾美術書法大展”銅獎,“世界華人藝術展”銅獎,“世紀星光—廣東省2001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金獎,“中國根—全球華人書畫大賽獲獎作品展”優秀獎,“美滿生活•幸福未來—2003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銅獎,“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廣東民營企業書法作品大賽二等獎,“同奔小康路—2004年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聯展”銅獎。入選“廣東省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廣東省首屆扇面書法小字展”、“第四回中韓書法交流展”、“廣東省首屆南雅獎書法篆刻展”、“2003廣東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及“廣東省第二屆楹聯書法展”。

  文標喜雄渾峻厚而不失靈動之書風,從《佛山書風探索系列—周文標書法作品選》中不難窺探其追求之歷程。然真正形成一種有影響力、有個性的風格,其路漫漫。幸文標正值青壯,願他一如既往,視張伯英臨池盡墨、鐘太傅掘塚求法為學習之楷模,默默躬耕,領悟傳統之博大精深,以汗墨的初衷將做一名真正書者作為畢生追求。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