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硯濺墨花 散淡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06-08-19 09:28:22 李健明
  走進梁季明的書廳,舉目皆名家書畫。滿壁龍蛇,掩蓋了蕭然粉牆,簡樸擺設。一副他信筆草就的“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對聯,閒置臺上,墨香淡然,令人想起“室無長物,唐詩宋詞漢文章”這古話。

  談起自己十多年默默的讀書寫字生涯,梁季明講了個至今仍對他影響至深的故事。80年代中,他有件書法作品獲佛山地區“新綠獎”。躊躇滿志的他自然意氣風發。一次,在與我市一位書法家閒聊時,他言語流露出對書法有急於求成之意。那書法家聽了,沉吟不語,看了他的字後還說:“我年輕時也沒臨得這麼好呢。”梁季明聽了更大喜注心。臨別時,他求字一幅,書法家欣然應諾。不幾天,一幅韓愈的《知名箴》送到手中。梁季明打開一看,立即醒悟了當日自己少年氣盛,語出淺薄。因為那《箴》開頭就說:內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然有餘,闕聞四馳。他明白了: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從此,他以此《箴》為座右銘,收鋒斂芒,默然埋首,潛心書藝,廣取博收。

  十多年來,他靠著微薄的租金和雜貨鋪的小生意,供小孩上學,付日常開支,所剩已不多。但他仍矢志苦練,對歐陽詢更情有獨鐘。他每天反復臨寫,將歐體那精氣內斂,點畫嚴謹,法度森嚴的神髓攝入筆中。之所以多年心無旁騖,專攻一家,他告訴筆者:與其八面出擊,不如攻其一點。因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書法與兵法殊途同歸。所以,他日間揮寫夜間思,日日數百字,默默十年功,終於漸成面目,心得始成。近年,他行書學《聖教序》,追其妍美俊朗之風格,學李北海,以求天骨開張之神韻,小楷則從《黃庭經》《曹娥碑》入手,趙孟頫、文徵明等均有涉獵,以風神秀潤補歐體之劍拔弩張,融長化短,厚積薄發。

  因不用上班,每天時間都由自己支配。所以,每天一起來,他便泡清茶一杯,讀書報一會,然後,開鋪做生意,展紙練書法。往來人流,熙攘喧嘩,對於癡情寫字的他,可謂無動於衷。另外,因顧客多是相熟街坊,他也樂得省去心力討價還價。所以,他生意也做得輕鬆。

  在外人看來,他衣食無憂,瀟灑自由,倒不如及時行樂,對酒狂歌,何須日日面壁揮毫,自討苦吃。但梁季明卻有自己的見解:一個人能全情投入地做一件自己從內心深處喜歡得不得了的事,即使粗茶淡飯,也十分快樂。所以,不少朋友都邀他“出山”,他都婉言笑辭。因為,他深知:人生在世,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助讀已是難得清福。若為博取功名,賺取錢財而逆志屈才,他寧願獨守清貧。看來,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這對聯早已融化心中。

  總喜歡在家中拈毫磨墨,握卷靜讀的梁季明,累時,看芭蕉送綠,聽山鳥啾啾,人也樂得逍遙。不過,正如他的字一樣,梁季明的人生準則是外弛內張,似寬實緊。每天該幹什麼,必全力以赴。因為,既然自己選擇了這條人生路,那就要認真地走下去。所以,閉起眼也能默寫出來的法書,他百臨不殆。《全唐詩》、《明清小品文》、《八大家文選》等古今名著他翻得卷邊。他明白,字,固然要寫得好,但若無學問作底,那也只是徒得其形。所謂讀書養氣,只有學問做扎實了,那字才能散發出令人回味不已的書卷氣來。因而,讀書、寫字、思考、做生意成為他每天的功課,而這些功課,他從未偷過一次懶。因而,他覺得生活分外充實。

  這幾年,梁季明一直規定自己每天抄三百字的《昭明文選》,筆劃工整,一絲不苟。他講:自己志向不大,每天做好一件事,其實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雖然,這幾年,他在省市、乃至全國書法展獲得多個有份量的獎項,他獲得“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全國青年書畫展書法銅獎”,“2003年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獎項,並獲得“敦煌書法百家”稱號,“廣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展銀獎”,“2003年入選全國首屆電視書法大賽”,廣東省首屆“南雅獎書法篆刻展”等榮譽,但是他還是十分淡然。因為,在他看來,這就像耕作田頭的農夫,每到金秋,總有一點瓜果稻麥。不值得太看重。不過,他倒覺得近年一直致力於少年書法和成人書法培訓,並有不少學生獲得國家和省級獎項這事兒更值得欣慰。因為,他不僅可手把手地將自己對書法文化的認識延續學生身上,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默默耕耘,能形成一種尊重、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

  看著他的作品,聽著他的娓娓閒話,讓人忽然想起一句戲文:我本是臥龍岡上散淡人。

  (作者:李健明 珠江商報編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